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说,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颠覆全球贸易体系之际,如果中国希望建立稳固的对外经济关系,就必须调整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
据彭博社报道,彦辞星期三(4月16日)在发布评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报告时说,中国应逐步摆脱高度协调的产业政策框架,转而回归“推动中国过去30年取得成功的大胆市场化改革,让中外企业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报告列出多项建议,包括导入市场导向改革,逐渐摆脱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将自给自足的宏大目标转为更加精准、具体的行动;建设一个让外资企业能够安心进行长期投资的市场环境;避免让《中国制造2025》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失衡与紧张局势。
报告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方式,中国的产业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应向欧盟展示其愿意构建长期互利中欧经济关系的态度。
中国政府在2015年启动《中国制造2025》,旨在帮助中国经济向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转型。根据彭博经济研究和彭博情报数据,截至去年,在13项关键技术中,中国已在五项上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包括太阳能板、高速铁路和锂电池等,并在另外七项技术(如制药和人工智能)中快速赶超。
虽然这项行动纲领取得巨大成果,但彭博社指出,这也往往伴随着对外国市场的冲击,尤其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海外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彦辞称,北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说服全球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