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病患居家康复 病患与家属有何疑虑与苦恼?

为避免医疗体系因病例增加而不胜负荷,在病患条件允许下,居家康复从本月18日起成为12岁至69岁冠病病患的既定护理模式。(档案照)
为避免医疗体系因病例增加而不胜负荷,在病患条件允许下,居家康复从本月18日起成为12岁至69岁冠病病患的既定护理模式。(档案照)

字体大小:

(早报讯)居家康复如今是冠病病患的既定护理模式,但自推出后,不少病患和家属有很多疑虑和苦恼,例如情况不允许居家康复的病患有诸多疑问却无法联系上当局、病患家属担心病毒在家中扩散等。

为避免医疗体系因病例增加而不胜负荷,在病患条件允许下,居家康复从本月18日起成为12岁至69岁冠病病患的既定护理模式。卫生部也设立“居家康复伙伴制度”(Home Recovery buddy system)来协助解答居家康复者面对的问题。然而,随着确诊病例增加,更多病患得在家养病时,不少公众上网申诉居家康复和隔离过程混乱,也因为迟迟无法得到当局的联系,感到束手无策。

以下为记者所采访的冠病患者与家属所反映的情况:

案例一:染病孕妇年幼女儿也确诊 在家四天仍未有人接送入院

目前怀有三个月身孕的郑诗宁(35岁,家庭主妇)在上个星期五(24日)确诊冠病。

根据卫生部的标准,孕妇病患并不适合居家康复。她说:“我在星期六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与一名医生沟通,他说由于我怀有身孕,因此无法居家康复,他会标记注明说我须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不过,她至今未接获任何通知,拨打当局的所有热线也无法接通。

未满两岁的女儿星期天(26日)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后确诊。由于女儿未满两岁,也不适合居家康复。

她说:“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当局先来接我去医院,再来接我女儿,我的先生和儿子又须履行隔离令,女儿会由谁陪同?”

因此,她认为母女若能同时送院会比较理想,却一直无法联系上当局说明这个要求。

案例二:七旬年长妇女确诊后无人联系 家人拨电救护车送她入院

李开芯(40多岁,医药业)的74岁母亲在确诊后,没有收到当局的任何通知。

她说,她的姐姐和母亲皆于上个星期六早上确诊。姐姐未接种疫苗,因此无法居家康复,在同天的下午约4时便被送往医院。

“当时姐姐提出是否能与母亲一起前往医院接受治疗,但工作人员说母亲是由另外一组人负责,婉拒了她。”

母亲在同天约晚上7时接到卫生部的通知,说会有人前来接她去医院或社区护理或治疗设施,但等了两天直至星期一,仍未有人前来接她。

由于担心母亲会将病毒传染给同住的83岁父亲,也担心确诊的母亲在家无人照料,李开芯的阿姨无奈之下,召救护车将母亲送入院。

她说:“如果我的阿姨没有叫救护车,母亲可能到现在还在家中苦等当局的通知。”

另外,家中虽出现两名确诊病患,但她的父亲至今未接到任何的隔离令。李开芯没与父母同住,有自己的小孩要照顾,因此也无法上门和父亲接触。她说:“父亲身体欠佳,我很担心他一个人在家。他也不懂得如何做抗原快速检测(ART)检测,我希望当局可以尽快派人接他去隔离中心。”

案例三:一家七口同住 病毒开始在家中传播

一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说,自己在男友家与他的家人,共七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最初是男友的二姐在本月23日确诊,但家中并无附有浴室的卧室,全家人共用一个厕所,所以并不适合居家隔离。他们通知当局,但一直没有人来接二姐前往医院或护理设施。

昨天,男友的大姐也获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结果,证实她也确诊。

受访者说:“家中还有男友的七旬父母,虽然全家都已完成疫苗接种,可是这样下去,病毒难免会一直扩散。”

案例四:居家康复期结束合力追踪依旧显示检测结果不过关 如何向雇主或学校证明已康复?

杨姓经理(40岁)的5岁女儿上星期一(20日)确诊,直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星期,却没有接到卫生部的任何通知。

她也不清楚女儿是否须做多一个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以及儿童病患是否可以自动在确诊10天后结束居家康复期。

她透露,自己几乎每天都拨打居家康复伙伴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未接通。她也尝试跟负责隔离的策安反馈这件事,对方拿了女儿的资料两次后便没有下文。

她说:“我女儿的托儿所向我要她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但我只有她第一次检测时的阳性结果。我该如何提供托儿所我的女儿已康复的证件,让她返回学校?”

“卫生部在设计这些居家康复流程时,怎么没有想到人们需要阴性结果,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而是为了给雇主和学校看?”

孕妇郑诗宁也说:“当局并未提供她任何正式的隔离令或通知,这对学生和打工的人会造成一定的不便。”

另外,也有不少确诊病患在网上说,10天的居家康复期结束后,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还是显示“结果不过关”(Test Status: Not Cleared),他们担心活动会受限,例如无法堂食。

《联合早报》已就病患与家属所面对的疑虑向卫生部提出询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