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发展林厝港农地时既须考虑到它是否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须确保农场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环境和商业可持续性缺一不可。对农场来说,这意味通过共用设施协助降低成本,以及确保市场对他们的产品有足够需求。
新加坡食品局去年宣布将从2024年起,分阶段把林厝港农地发展为高科技农业食品区。该局今年5月开始进行公众咨询,希望能在制定发展蓝图时,把所收集到的意见融入规划中。
最后阶段的咨询今天(10月30日)结束,五组参与者通过线上视讯的方式,呈现了他们对林厝港发展计划的看法。政府会从明年起着手制定发展蓝图,预计耗时两年完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发表会结束前致辞时说,整个讨论突出了发展林厝港农地所需的五大环节,其中之一是可持续性。
她指出,在一般的认知中,可持续性指的是环境可持续性,例如使用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等。从另一层面来看,这其实也包括商业可持续性,就是说让农场能通过共用设施降低成本,以及确保市场对他们的产品有足够需求。
“环境和商业可持续性同样重要,它们是决定我们是否能获得长期食品保障的先决条件。举例说,若一家陆地农场无节制地把污水排入水道中,那就会影响从同个水道取水的海上农场。”
另四个环节包括:食品保障、农业多元性、建立农业食品社群和为林厝港打造一个独特的定位。这些特质环环相扣,像是有了定位后,就能以此打造林厝港独特的卖点。
五个小组提出的点子横跨经济、环境、体验和互动,一些具体的意见如为农场建设共用设施、把林厝港划分为农业区和开放给公众到访的区域、设立数据中心收集林厝港的垃圾和碳排放数据等。
公众咨询分三个阶段进行,共11场讨论会,每个阶段的主题各异,包括邀请公众对食品保障和林厝港发展蓝图的看法、为林厝港未来的发展提点子,以及为林厝港区拟定愿景。共有超过300名公众、农业领域业者、环境组织代表等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