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乐索炮台成为我国第74个国家古迹

国家文物局正式将西乐索炮台列为我国第74座国家古迹,炮台内共有11个受保存的建筑设施,图为19世纪初设计的避弹堡。(陈渊庄摄)
国家文物局正式将西乐索炮台列为我国第74座国家古迹,炮台内共有11个受保存的建筑设施,图为19世纪初设计的避弹堡。(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早报讯)国家文物局今天(2月15日)正式将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列为我国第74座国家古迹,炮台内的11个建筑设施一并列入当局制定的受保护范围,同属一个古迹。这也是本地首次有多个位于同一地点的建筑设施被列入古迹名单。

作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19世纪炮台,西乐索炮台是本地第八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古迹,也是首个不在新加坡本岛的国家古迹。

这11个受保存的建筑设施包括19世纪初设计的避弹堡、四座摆放大炮的炮位(gun emplacement)、三个作为地下弹药库的隧道综合建筑,大炮指挥所、射击指挥塔与探照灯柱,以及前上士和军官营房。

国家文物局古迹与遗址保存司司长黄美英受访时透露,当局之所以将这11个建筑设施纳入受保存的范围是因为它们在日军入侵新加坡时,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当局是在上个月首次对外公布把西乐索炮台列入国家古迹的建议,并邀请公众提供意见。黄美英说:“我们获得相当好的反馈,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对保存古迹一事非常积极,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很支持我们的决定。”

这座1878年建成的海岸防御堡垒是当时绝后岛(今圣淘沙)两个最繁忙的炮台之一。由于西乐索炮台位于绝后岛西侧,战略性位置有助加强当时新港(今岌巴海港)的防御,也帮助我国抵抗从海上入侵的外敌。

在日据时期,西乐索炮台曾用来囚禁澳大利亚和英国战俘,日军投降后,日本战俘也被囚禁于此。英军在1967年撤离时,将绝后岛交还给新加坡政府,西乐索炮台于1975年2月变身军事博物馆。

针对炮台未来的发展计划,黄美英说,由于西乐索炮台是受保护的国家古迹,国家文物局会向负责管理炮台的圣淘沙发展局发布一套指导原则。

“圣淘沙发展局将来如果对炮台进行维修或发展工作,必须遵守准则,例如以原材料替换建筑设备是允许的,但其他方式就须要征询我们的同意。我们会确保任何发展计划都应该以尊重历史和炮台所扮演的防御角色为前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