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年长者更易落入假信息陷阱

有调查显示,年长、教育程度较低及家庭收入较低者,比其他群体更难以辨别所接受的资讯是否为假信息。(示意图)
有调查显示,年长、教育程度较低及家庭收入较低者,比其他群体更难以辨别所接受的资讯是否为假信息。(示意图)

字体大小:

(早报讯)本地一项调查显示,年长、教育程度较低及家庭收入较低者,比其他群体更难以辨别所接受的资讯是否为假信息。

由于年长者更易掉入假信息陷阱并且更轻易转发这些假信息,研究团队建议应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不同的计划,如通过现有的数码乐龄计划,加强年长者辨别假信息的能力,甚至可与精通数码技能的年长者合作,让他们成为朋友圈中的可靠信息来源。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今天(2月23日)发布《新加坡人与假信息第二与第三阶段研究——免疫与干预》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公众对假信息的接受程度与年龄及社会经济背景有关。  

研究团队在2020年12月发布的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每10人中有近六人常接触并相信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呈现的假信息。当中,年长者以及一房至三房式组屋住户这两个群体,更容易落入错误信息的陷阱。

第二与第三阶段的研究则分别访问50名及逾1000名本地居民,了解他们如何查证假信息,以及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推出的信息素养醒觉运动(S.U.R.E.)的有效性。

“S.U.R.E.”是“来源”(Source)、“理解”(Understand)、“研究”(Research)和“评估”(Evaluate)的英文缩写。在收到任何新闻资讯时,公众可采取这四个步骤来判断内容究竟是否可靠,以制止假新闻的传播。

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进行的第三阶段研究,将1015名受访者分成三组,让他们分别观看讲解何为“S.U.R.E.”的演示文稿(PowerPoint)、信息图表及视频,并调查他们之后是否能善用这四个技巧,辨别网络上的假信息。

领导三人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孙婉婷指出,尽管九成的受访者认为,通过不同方式呈现的“S.U.R.E.”内容,皆清晰易懂,但只有近三分之二(62.5%)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他们有信心可以区分真假信息。

研究结果也显示,若与年轻及中年受访者相比,年长者较无法将“S.U.R.E.”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教育程度较高、住在私宅及每月家庭收入超过全国中位数的受访者,则更能准确记得“S.U.R.E.”所传授的内容。

“由于每个人辨别假信息的能力不同,因此我们须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计划,那些比较年轻或更具备这些技能者,可为他们提供更高阶的信息素养计划,至于仍在挣扎者,我们须要强化内容,并且以更有共鸣的方式传递出去。”

孙婉婷说,长达一年半的三阶段研究,让团队深入了解本地假信息的现象并提出建议,短期内除了可改善“S.U.R.E.”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未来也可推出针对性的信息素养计划;长期而言,则可致力提升本地信息生态系统,进一步与值得信赖的媒体和媒体科技平台合作,共同打击假信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