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用手机拍张照,几秒钟就能知道鱼翅来自哪个物种。亚洲首个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鱼翅的手机应用诞生,可大大提高检测非法鱼翅贸易的效率,助力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
国家公园局、微软(Microsoft)与美国非营利生态组织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今天(6月8日)联合推出手机应用Fin Finder。这款手机应用耗时九个月研发,在微软公用云端服务平台Microsoft Azure运行,通过人工智能(AI)图像分析技术,识别非法贸易中的鲨鱼翅及鳍刺类鱼翅(ray fin)。
国家公园局和新加坡关税局将从今年第三季正式启用Fin Finder,查验进口到新加坡的鱼翅。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统计数据,全球有约1000个鲨鱼和鳍刺类鱼品种,其中逾30种列在这份公约的附录二中。根据CITES定义,它们是现在不一定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但除非贸易受严格控制,否则就可能面临灭绝威胁。CITES贸易数据库的资料显示,新加坡占全球鲨鱼及鳍刺类鱼贸易的9%。2012年至2020年间,每年有超过160吨属于附录二列出物种的鱼翅进入了新加坡。
记者尝试操作应用时发现,鱼翅经识别后,手机应用不仅会显示相关物种的学名和常用名、物种分类和是否为列入CITES的物种,也会显示识别结果的信心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