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骨痛热症病例与5月高峰期相比下降七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星期一早上到比笔路第90座组屋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蚊,每个黑筒内有200只蚊子。(海峡时报)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星期一早上到比笔路第90座组屋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蚊,每个黑筒内有200只蚊子。(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早报讯)本地上周共有427起骨痛热症病例,与今年5月的高峰期相比,下降70%。骨痛热症高峰期虽将结束,但病例与伊蚊数量仍处于高位,国家环境局呼吁公众保持警惕,以预防第二波高峰。

环境局今年7月宣布将伊蚊绝育试验计划(Project Wolbachia)扩大至多八个地点,其中包括涵盖86座组屋、约1万1000个住家单位的芽笼。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星期一(10月10日)早上在芽笼比笔路(Pipit Road)第90座组屋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

从9月25日至本月1日,本地出现427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前一周减少了46起。马炎庆说,我国今年5月的骨痛热症高峰期,平均每周有约1500起至1600起病例,目前的病例已减少七成,这个成效非常令人鼓舞。

他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当局仍须培育更多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所以暂时不会扩大这项计划。环境局每周培育的雄蚊今年9月起,从200万只增加至500万只。“这项技术是在本地研发的,培育大量的蚊子须要一定的自动化程序,否则将非常耗力。”

骨痛热症高峰期一般在6月至10月之间,虽然即将迈入非高峰期,但一些地点的骨痛热症传播率仍很高,如金文泰西2街(275起病例)、裕廊东21街(116起病例),及裕廊西5道(78起病例)。

环境局因此提醒公众,在防止伊蚊滋生方面,仍须保持警惕。防范措施包括执行“防蚊三招”——“喷、用、穿”(Spray、Apply、Wear,简称SAW),即在家中阴暗角落喷洒杀虫剂、定时使用防蚊液,以及穿长袖衣和长裤。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