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网络变成新的战争领域,加上纷乱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各国加紧限制敏感科技的出口,凸显了国防科技科研人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新加坡武装部队掌握更好的作战功能,保持竞争力。

李显龙总理星期五(10月14日)在国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庆祝成立50周年金禧的晚宴上致辞时指出,战争已越来越侧重科技。

“军队越来越依赖机器和人工智能等前卫科技。但在目前纷乱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各国越来越严格限制敏感科技的出口。这将影响我们获取部件和先进产品的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更紧密连接和依赖数码科技,网络安全威胁的规模正在扩大,性质也更复杂。

李总理说,要保持竞争力,武装部队就必须维持科技优势,并把先进科技结合引进各部队和运作,以达到更好的信息辨识、指挥与控制和突击能力。

“这使前线作战人员、后端科技科研专才和工程师之间的联系比以前更紧密。国防科技研究院的挑战永无止境,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与时俱进。即使在研究出某个问题的方案后,科技仍会进步,国防科技研究院也必须作出新的调整和突破,才能保持优势。”

国防科技研究院的前身,是1972年时任国防部长吴庆瑞倡议设立的电子测试中心(Electronics Testing Centre,简称ETC)。李总理说,1965年新马分家后,政府设立了武装部队,但也知道靠士兵和传统作战部队并不足以应付国防需求。新加坡既无地理腹地,财力和人力也有限,因此必须全面利用科技克服人力局限,扩增武装部队的实力。

李总理指出,当时许多国防科技在市面上就能获得,但新加坡能购买到的,其他人也能购买。有时出于“价格之外的理由”,新加坡无法获取一些较关键的科技。市面上能找到的国防科技也未必符合新加坡的独特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保密,倾向不购买。武装部队一旦透露自己拥有的科技,潜在的敌人就会开始寻找方法打败这些科技,我们就失去出奇制胜的重要元素。因此能在本土自我研发秘密先进科技变得重要。”

ETC设立之初,团队只有三人。但如今国防科技研究院已发展成拥有超过16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机构,在海陆空、太空、网络等领域研发新加坡国防事务所需的科技和方案。

国防科技研究院也扩展现有能力,支持其他国家安全机构的需求及政府整体协作的危机应对和管理工作。

配合金禧庆祝活动,国防科技研究院推出名为“不懈追求”(The Relentless Pursuit)的50周年纪念网站,以科研成就、应对突发威胁、合作网络等六个章节,让浏览者通过互动和沉浸式体验了解国防科技研究院走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