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必须做长远投资来打造坚韧及可持续的未来。我国也须更有效利用资源,并通过所有群体的共同合作,摒弃“用后即丢”的文化。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四(4月20日)在国会参与政府施政方针辩论时,说明我国如何打造更可持续未来的计划。
她指出,我国必须为能力建设做好长远投资。“通过研发工作,我们可以为广泛的创新和科技解决方案播下种子,让我们得以在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例如,推动新型食品的创新,并规划和加强对海岸线的防护,以协助我国更好地应付气候变化;采用低碳能源方案,可以为建设绿色经济打下基础;加深对气候科学,以及对区域影响的了解,可带来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人们集体改变消费和生活习惯,能降低环境足迹,也能支持可持续的业务。
我国也必须更好地利用资源,尤其是改变“用后即丢”(use and throw)的文化。傅海燕说,这个消费模式虽便利,却也意味着我国须提高生产量,垃圾量也会增加,这会对有限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不过,要顺利过渡到更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就须所有群体的共同合作。消费者购物时应尽可能使用环保袋,并回收物品包装材料。非政府机构和学校也要帮忙宣导和教育公众,鼓励大家使用其他包装来装垃圾。
商家也应该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减少生产过程须使用的材料和消费者丢弃的垃圾。他们可以少用包装材料,或通过正确的设计,让消费者更容易进行回收,以此提升回收率。
傅海燕说:“闭环回收具挑战性,但可以做到。这会涉及成本,各方须改变习惯,在我们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共同使命,建设新的伙伴关系,共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