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去年发生超过3万3000起网络罪案,当中绝大部分是诈骗案,而这个数据也占本地罪案总数的一半以上。统计显示,诈骗案的受害者有超过三成的年龄介于10岁至29岁之间,当局因此锁定这个群体,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向他们宣导和灌输反诈骗意识,避免他们坠入或参与骗案。

内政部、新加坡警察部队和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星期六(7月15日)晚上发出联合文告表示,有鉴于诈骗案在本地日渐猖獗,今年的犯罪行为分析比赛(Criminal Behavioural Analysis Competition)特别聚焦在向青少年宣导反诈骗常识,以及警惕和劝导他们万勿卷入诈骗案,其中就包括充当钱骡。

文告中提到,由于青少年对使用科技和数码空间更为熟悉,一部分青少年因此觉得没有必要特别采取措施预防网络威胁如诈骗,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和别人一样,都有可能坠入骗局。

在一些案件中,诈骗团伙也通过提供看似“容易”的工作,如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或Singpass账户,让青少年们误以为能赚快钱,但实则是充当对方的钱骡。

始于2016年的犯罪行为分析比赛,通过不同方式让青少年学习和认识到不同的犯罪行为。今年的比赛从7月8日起举行,决赛在星期六下午于新加坡理工学院举行,吸引超过800名来自不同学府的青少年参与,通过不同方式如线上测试和模拟场景测试他们对诈骗的认识。

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在比赛上致辞时说,去年发生的网络骗案,有超过三成受害者的年龄介于10岁至29岁。“太多年轻人坠入骗局,是我们关注的一个趋势。”

孙雪玲接着说,年轻人最常中计的骗局包括钓鱼诈骗和电商诈骗,近期掀起的演唱会门票热潮,尤其引起当局注意。“我们已听闻一些与Taylor Swift(泰勒丝)演唱会门票相关的诈骗案。这些人自称有门票,还出示门票照片以兹证明,当你上网付款后,对方就会失联。”

孙雪玲也敦促参与比赛的青少年们,把学习到的反诈骗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避免大家坠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