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种族和谐及社会融合,新加坡人应该从小就扩大舒适圈,除了学会与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相处,也必须能自在地与来自各种社会背景和阶层的人交朋友。
前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说:“这与走出,然后再回到自己的舒适圈有些不同。它比走出个人舒适圈的概念要来得广,是要扩大我们的舒适圈。”
由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主办的种族和谐行动论坛(HarmonyWorks! Conference)星期六(7月22日)举行。尚达曼在参与对话环节时,提出扩大舒适圈的概念。
他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做法是通过课程辅助活动。
“我们必须很刻意地,不是指通过限制人数的方式,而是鼓励那些通常不会接触某种运动、舞蹈或像古筝这类乐器的学生,从小就参与相关活动。他们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今年的论坛主题是“从我到我们”(Me to We),约200名来自大专学府、回教学校、特选学校,以及一些社区和宗教组织的青少年参与了活动。他们通过分组讨论,提出对本地人与移民融合、不经意的种族歧视(casual racism)和觉醒文化(woke culture)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