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说,新加坡作为低洼、在替代能源方面居劣势的岛国,理解气候转型的固有挑战,但我国相信新科技、新融资模式和新市场提供了希望。这三方面都需要国际合作,二十国集团能够也应该扮演领导角色。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星期六(9月9月)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第一场全体会议题为“同一个地球”。应邀出席峰会的李总理在这场会议上发言时强调,要应对气候变化这个攸关生存的问题,各国须加快集体行动,朝净零排放方向迈进。
氢能以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助力各国脱碳
李总理说,新科技方面,氢能(hydrogen)以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是支持各国脱碳的关键要素。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指的是把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运输到封存地点,并长期与大气隔绝的技术。
李总理强调,有规模地部署氢能是否可行,要看能否同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可靠和具韧性的供应链。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做到这点。
新加坡已制定国家氢能战略,以绿化电力部门。李总理说:“我们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让我们的能源更加多元,实现低碳氢(low-carbon hydrogen)在难减排领域的潜力。”
须催化更多私人资金 促进和补充公共资本
新融资模式方面,李总理说,世界要在2050年实现零净排放,需要每年数万亿元的投资。“所有这些,单靠各国政府无法做到。我们须要有规模地催化更多私人资金,以促进和补充公共资本。”
新加坡正在探讨建立一个混合融资平台,将公共、私人和慈善领域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汇聚起来并扩大规模。李总理说:“我们热切期待与对这项计划感兴趣者合作。”
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境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活动。转型金融则旨在帮助高碳排放行业实现低碳转型。
各国须深化合作 为脱碳投资创造有利环境
新市场方面,李总理同样强调各国政府须合作为脱碳投资创造有利环境。这包括为绿色和转型活动提供明确定义。
各国也须深化合作,推进全球气候行动和展露气候雄心,同时让各国的气候转型之路更平坦。
李总理说,《巴黎协定》第六条让各国能通过高质量(high integrity)碳市场进行合作,解锁额外的减排机会。“推广多样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是第一步,以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创造新市场,以及将资金导向最需要的地方。”
新加坡因此支持以多边方式朝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迈进,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碳减排方法包容论坛(Inclusive Forum on Carbon Mitigation Approaches)。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隔年4月在纽约签署的国际条约。它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安排,希望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巴黎协定》第六条允许各国合作,通过自愿转让碳信用等方式,协助彼此实现设定的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