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手一机”、常常“电不够用”的时代,氮化镓(Gallium Nitride)快速充电器愈发普及。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对国防也有着重大意义,我国早在18年前已开始研发这项技术。
国防科技研究院自2005年起发展氮化镓单片式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由于在该领域的本土研发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南洋理工大学淡马锡实验室微系统技术中心项目总监黄玉荣教授(63岁),星期四(10月19日)从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手中接过今年的国防科技奖个人(研究与开发)奖。
这个实验室已从一个大学实验室,转变为获得氮化镓微波集成电路国际标准组织(ISO)认证的晶圆(wafer)制造设施。
1989年起颁发的国防科技奖,今年共有两名科研人员和四支团队脱颖而出,荣获奖项。
黄永宏主持颁奖典礼并致辞时指出,挑战当今假设的新技术,将很快在明天过时。他举例,乌克兰战争的经验已修正了空中力量的军事原则,低成本的无人机如今已成为军队甚至准军事组织的标准配置,且广泛应用在局部战斗中。即便无人机尚未证实具战略意义,但无疑可在战术局势中决定胜负。
他说:“国防科技面临的挑战在于制定可持续的、不会过度消耗资源的大规模无人机攻击对策。如果5000元的威胁得花5万元消除,那么防御者最终会在消耗战中失败。”
他提醒,人工智能前景固然巨大,但在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虽然应用可带来巨大的收益,也存在“追逐许多道彩虹”而消耗资源的风险。“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人工智能。如果你要起床,请用闹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