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共图书馆翻新后正式开幕,除了增添活动空间,让访客接触本地文化和文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资源,也借助创新科技,为访客提供沉浸式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设在国家图书馆大厦底层的中央公共图书馆去年6月起关闭翻新,星期五(1月12日)重新开放。中央公共图书馆原有面积为4066.84平方米,翻新后略增至4131平方米,馆内共有20万册藏书,包括4万7000册华文书籍。

经过一番改造的中央公共图书馆以“新加坡:万花筒”为主题,增设更多活动空间,包括结合展示新加坡文化、历史与文学的展览及相关书籍的“狮城汇点”。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率先在这里推出聚焦本地生活文化和休闲活动的展览,展览分成四个主题展区,涵盖本地历史、早期的休闲去处及邻里故事等。

访客可通过数码触屏阅读电子书、聆听新加坡国家档案馆的口述历史、观看历史画面和旧照片,以及实体展品等档案资料,书架上也有相关的本地作家作品供人们借阅。

首设儿童生物多样性图书馆

中央公共图书馆也设有由图管局和圣淘沙名胜世界联手打造的S.E.A海洋馆之儿童生物多样性图书馆。

延伸阅读

聚焦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央图书馆儿童部明年初展新貌
聚焦海洋生物多样性 中央图书馆儿童部明年初展新貌
图管局明年增影像串流等数码内容 测试读者与AI书本“聊天”
图管局明年增影像串流等数码内容 测试读者与AI书本“聊天”

这个儿童图书馆中央装置了从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珊瑚大圆柱,访客可通过资讯图表,了解珊瑚礁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访客也能观赏鲨鱼的卵鞘和珊瑚骨架等海洋生物标本。

图为中央公共图书馆里的海洋主题房间。(唐家鸿摄)
图为中央公共图书馆里的海洋主题房间。(唐家鸿摄)

馆内设有游戏亭,孩童可为指定书籍的人物上色,并将自己的画作投影在巨型屏幕上。

图书馆的另一大亮点是供访客体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沉浸式房间。图管局率先在此试用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原型“StoryGen”。

访客可用这款工具,针对六则现有的故事,调整人物设定、场景和题材等,应用会根据他们输入的提示,生成出相应的故事内容和图像,并投影在巨型的弧形投影墙。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右二)星期五为翻新后的中央公共图书馆主持重开仪式。右一是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潘丽萍。(唐家鸿摄)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右二)星期五为翻新后的中央公共图书馆主持重开仪式。右一是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潘丽萍。(唐家鸿摄)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星期五为翻新后的中央公共图书馆主持重开仪式。她致辞时说,中央公共图书馆处于市政区,在过去20年来,吸引了四方八面的新加坡人。图管局在图书馆的翻新过程中,特别考虑到它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因此将“新加坡:万花筒”作为它的主题,希望人们能在这里进一步了解新加坡。

“翻新后的中央公共图书馆体现了图管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决心,让图书馆在大千世界中还是能成为国人学习和探索的地点。

@zaobaosg

高科技、人工智能、海洋动物加珊瑚标本?重新开张的中央公共图书馆(Central Public Library)除了这些新设施还有什么亮点?公众对于这些新设施又有什么看法?点击视频瞧一瞧! #zaobaosg #新加坡 #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新闻 #图书馆 #新加坡历史 #sgnews #sgnewsupdate #nlb #library #librarytiktok #nationallibrary #singapore #singaporetiktok #sgfyp #fypsg #fyp #fyf #rws #seaaquarium #seaaquariumsingapore

♬ Disney-style fanfare-style BGM - harryfao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