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医院动土重建,预计将于2028年逐步投入运作,住院大楼的床位数量将从原来的300张激增至1300张;医院也将启动集成化综合医院护理模式,让急诊患者在病情缓解后,能留在同一张病床上接受疗后护理。

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三(5月15日)出席亚历山大医院重新发展计划的动土仪式。他致辞时说,重建后的亚历山大医院预计将于2028年起逐步投入运营,这将包括一座拥有约1300张床位的住院大楼,以及一座拥有约400张床位的疗养院。

王乙康指出,重建后的医院将被称为集成化综合医院(Integrated General Hospital,简称IGH)。它采用一个独特的护理模式,允许患者在接受急诊护理和随后的疗后护理(step-down care)时留在同一张病床上。“床位及其周边资源可以在急症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移动,无须实际转院。”

他说,截至目前,亚历山大医院发现,通过这种方法,该模式能缩短同时需要急症和社区医院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 “重建完成后,这种独特的护理模式将大规模实施,涵盖不同的患者类型。”

卫生部长王乙康(右起)、亚历山大医院首席执行官潘杰绅副教授、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和亚历山大医院医院重建与发展处助理处长陈世豪一同参观亚历山大医院重新发展计划的建筑鸟瞰模型。(梁麒麟摄)
卫生部长王乙康(右起)、亚历山大医院首席执行官潘杰绅副教授、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和亚历山大医院医院重建与发展处助理处长陈世豪一同参观亚历山大医院重新发展计划的建筑鸟瞰模型。(梁麒麟摄)

重建后的亚历山大医院将由上述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两座主要建筑组成,预计占地从12.2公顷扩大至13.3公顷。

除了增加床位,住院大楼也设有一个急诊部门,以及加护病房、手术室等住院设施;门诊大楼除了提供门诊咨询,患者还能接受诊断成像检查,也设有药房等系列门诊服务。

重建后,亚历山大医院为应对疫情暴发设计了热区与无感染区、负压能力以及在需要时,锁定特定区域的能力;急诊部门将配备发热设施和无缝转换到热区等功能,以更好管理疫情。

急诊部门也将设有专用通道和隔离电梯,以确保为大量病患提供安全、及时的通行路线,并谨慎转移危重患者和弱势患者群体。

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将在不同楼层通过桥梁连接起来,医院和疗养院之间也将实现无缝通行。

亚历山大医院在其设计中也融入绿色植物和亲自然元素,为患者和工作人员创造更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将设有花园露台,用于支持复健治疗。

为保留医院的丰富历史,有三座旧楼自2014年起就保留下来。重建后的新建筑外墙也将采用历史建筑的颜色,与新楼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