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常设仲裁法院的国家小组,将提名国际法大使陈惠菁,参选2026年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这项提名获得我国政府支持。
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负责依国际法解决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并对联合国各机关和专门机构向它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
我国律政部和外交部星期一(10月14日)发文告说,新加坡向来支持国际法院的工作,并致力维护国际法。为进一步履行这一承诺,新加坡将推举陈惠菁,参选国际法院法官。
陈惠菁是一位资深的国际法领域从业者和外交官。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在我国政府部门和机构任职,包括总检察署和国防部。她目前担任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局长。
陈惠菁也曾担任我国驻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大使以及外交部长特使。2018年,她出任联合国政府间商讨《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简称BBNJ)事务的大会主席。在她的领导磋商下,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81个国家去年签署协定,深具里程碑意义。
2017年至2022年,陈惠菁担任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和技术委员会成员。她也是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的成员。常设仲裁法院是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机构,创立于1899年。
由于在国际法领域积累广泛的专业知识,涵盖海洋法、气候变化与环境法、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人权法等,陈惠菁2023年受委为我国国际法大使。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文告中说,我国提名陈惠菁,体现我国维护国际法的承诺,以及对国际法院的支持和信心。“我相信,陈大使若出任国际法院法官,将继续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宝贵贡献。”
国际法院由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选出的15名法官组成,任期九年。为确保一定的连续性,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法官。法官可以参选连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