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领导层的密切互动,我国也希望能与中国的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纠纷解决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建立紧密联系。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认为,唯有在各个层面加强联系,才能构建稳固的基础,共同应对挑战,确保长期合作,包括推动中国和本区域的长期贸易往来。

第四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星期三(11月2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到当地访问的唐振辉为活动致辞时,提出我国希望能够在各层面,增加与中方互动。

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都是亚细安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亚细安也在近年来,跃升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唐振辉认为,若法律追随商业发展的步伐,那两国已经为法律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现在要做的是通过提供民间服务,来了解双方经商的方式,尤其是熟悉彼此的文化背景和其中的微妙之处。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中,他说:“我们须要加强多边主义和深化全球主义,拥有开放的视角,而非闭关自守,好让企业可以跨境投资、进行贸易和交易。”

延伸阅读

惹耶勒南法官:基建项目小纠纷应及时处理 大纠纷通过调解较有效
惹耶勒南法官:基建项目小纠纷应及时处理 大纠纷通过调解较有效
唐振辉:中国与亚细安企业应加强人际联系巩固合作
唐振辉:中国与亚细安企业应加强人际联系巩固合作

不同利益相关者 能相互带来好处

他提出三项建议,以促进两国法律从业员的交流,即深化两国的法律和司法合作;为可能涉及纠纷的各方,如律师、仲裁员、调解员和企业领袖等建立一个紧密合作的多边社群;让律师有更多交流机会。

在建立多边社群方面,唐振辉认为,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能相互带来好处。

“例如,商界人士和他们的法律顾问将了解不断变化的趋势,预见未来发展,并了解法律是否支持他们的商业活动,或是否有调整经营模式的必要。通过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多边、强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基础。”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由我国律政部,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联办,并轮流在两国举行。

唐振辉星期一(25日)抵达中国,星期四(28日)离开。其间,他与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和副会长于健龙博士会面,也出席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深圳办事处的开幕仪式,并参观深圳国际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