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式启动10万株珊瑚养殖计划,并在圣约翰岛上设立珊瑚养殖设施,部署了六个水箱,箱内是一排排直立堆叠的小珊瑚碎片,犹如“海洋里的组屋”。

我国去年6月宣布,国家公园局在未来10年及以后,会养殖10万株珊瑚并移植到海里,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和建立新群落。这是本地最大的珊瑚修复计划。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二(12月10日)在圣约翰岛海洋生态园外展和教育中心开展“10万珊瑚计划”(100k Corals Initiative)。他致辞时宣布,公园局会在圣约翰岛设立珊瑚养殖设施,借助先进技术,大规模地培育珊瑚。

新设施任何时候可培育3600株珊瑚块

新设施部署了六个专用的智能水箱,任何时候一共可培育3600株珊瑚碎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圣约翰岛国立海洋研究中心负责。新设施预计明年第二季全面启用,每年培育多达1万株珊瑚,公众到时也可通过展廊参观设施。

李智陞指出,珊瑚礁是珍贵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能充当基于自然的防卫海岸措施,避免海岸线被侵蚀。

延伸阅读

本地活珊瑚面积2010年起恢复 但功能丰富度与多样性下降引担忧
本地活珊瑚面积2010年起恢复 但功能丰富度与多样性下降引担忧
我国辟第二海洋生态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辟第二海洋生态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珊瑚礁也有助支持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正对珊瑚礁构成严重威胁。从海洋暖化与污染,到过度捕捞,这些问题都在导致全球的珊瑚礁急速丧失。

国家公园局在未来10年及以后,会养殖10万株珊瑚并移植到海里,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和建立新群落。这是本地最大的珊瑚修复计划。(张俊杰摄)
国家公园局在未来10年及以后,会养殖10万株珊瑚并移植到海里,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和建立新群落。这是本地最大的珊瑚修复计划。(张俊杰摄)

公园局与国大今年7月实地科研发现,圣约翰岛、拉扎鲁斯岛(Lazarus Island)和龟屿等地的珊瑚礁出现白化问题,一些的白化程度涉及超过一半的珊瑚礁面积,所幸近月海水逐渐转凉,一些珊瑚已开始恢复正常

我国10月启动第二阶段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重点包括研究生活在珊瑚礁内部的微型生物和生态系统,同时促进珊瑚的生长。

李智陞说:“虽然在监测和修复珊瑚礁方面的工作已完成不少,但还能做得更多,确保珊瑚礁得以长期存活下来。”

他也鼓励公众参与这项庞大的修复计划,聚力养育珊瑚。公园局、圣约翰岛国立海洋研究中心,以及“海洋生态园之友”接下来会为公众提供培训计划,敲定细节后会公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