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地铁服务人员在地铁站淹水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地铁业者SMRT在纬壹地铁站展开防洪应对演习。

SMRT星期四(12月12日)晚间进行演习,演习项目包含三方面:通过公用事业局的水位监测系统,密切监控淹水的风险;启动洪水分级应对方案,以及在地铁站入口处及时与安全地架设防洪闸。

SMRT地铁总裁蓝晓开受访说,近年雨量有激增的现象,在地铁站的防洪应对措施和工作人员更显重要,SMRT每年都定时举办防洪演习,以确保防洪工作有效,对地铁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

现有的堆叠式防洪闸需大约半小时进行安装,摇摆式防洪闸需15至20分钟,蓝晓开透露,SMRT在汤东线推出气动式(pneumatic)防洪闸,只需一人操作就可以架设防洪闸。

堆叠式防洪闸需动用六人来安装,安装过程大约半小时。(李冠卫摄)
堆叠式防洪闸需动用六人来安装,安装过程大约半小时。(李冠卫摄)

东北季候风和气候变化预计会带来更频密和强烈的降雨。公用事业局多管齐下执行长期的防洪管理,2011年至2020年已投入20亿元改善排水系统,并在2021年至明年拨出14亿元。

延伸阅读

公用局启动首个防洪韧性运动 提升公众意识
公用局启动首个防洪韧性运动 提升公众意识
新捷运防洪演习 一小时内完成全面部署  
新捷运防洪演习 一小时内完成全面部署  

目前有八个主要水道(canal)扩建工程和20个道路排水改善工程在进行中。

SMRT在纬壹地铁站展开防洪应对演习,演习项目包括在地铁站入口处及时与安全地架设防洪闸。(李冠卫摄)
SMRT在纬壹地铁站展开防洪应对演习,演习项目包括在地铁站入口处及时与安全地架设防洪闸。(李冠卫摄)

公用局集水区与水道署总工程师李才杰指出,当局每年会检查地铁的防洪措施,包括检查工作人员如何安装防洪闸,同时确保地铁站内的防洪设施得到良好的维护。

当局对地下地铁站的最低平台高度要求,也比其他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更为严格,以避免道路或周边地区的洪水涌入地下地铁站,从而保证公众的行程不受水患影响。

李才杰告诉《联合早报》,由于建设成本与土地资源有限,无法通过加深和拓宽排水系统来应对每一次的极端降雨,因此须跟企业和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全国防洪应对能力。

我国现有的地下储水池或蓄水池,可以在暴雨期间临时储存雨水,比如史丹福分水渠、史丹福地下储水池、比达达利公园的阿卡夫湖、穿越碧山—宏茂桥公园的加冷河,以及即将在明年投入使用的赛阿威水泵站。

公众在暴雨或突发性淹水时也须做好适当的准备,大家可以通过MyENV应用程序或公用局水患警报Telegram频道,了解最新的豪雨和水患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