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或组屋走廊囤积大量杂物会造成卫生问题,甚至引发火患,令人关注。要解决囤积症有赖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宣布成立跨行业30人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和公共与私人领域伙伴合作,希望以更全面和可持续方式,解决囤积问题。

国家发展部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二(1月21日)联合发文告说,家居整理行动联盟(New Environment Action Team,简称NEAT)成员来自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组织和私人机构。他们在识别高风险案例、清理囤积杂物方面有丰富经验。当中也包括希望为整理和翻新住家,做出贡献的行业协会代表。

一群义工去年12月21日在文礼一组屋单位进行打扫。根据现有机制,受邻居囤积杂物影响的居民,可向邻里纠纷审裁庭求助。若囤积情况已造成不合理干扰,审裁庭可下令囤积者清理住所。(国家发展部提供)
一群义工去年12月21日在文礼一组屋单位进行打扫。根据现有机制,受邻居囤积杂物影响的居民,可向邻里纠纷审裁庭求助。若囤积情况已造成不合理干扰,审裁庭可下令囤积者清理住所。(国家发展部提供)

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四大职责分别是:

一、协调负责范围,优化可用资源和义工,以可持续地处理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囤积案例;

二、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发挥彼此专业知识与优势,并提升能力;

延伸阅读

阿叔被指“霸”走廊 种百盆植物堆杂物
阿叔被指“霸”走廊 种百盆植物堆杂物
囤积问题未改善 年轻化趋势显现
囤积问题未改善 年轻化趋势显现

三、促进家庭和社区参与,及早识别潜在囤积者、与囤积者接触、支援清理杂物和防止再次囤积;

四、培养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知识,促进囤积者社会心理状况,和改变囤积行为。

行动联盟也希望提高公众对囤积情况的认识,并在探讨预防措施,以可持续方式解决上游问题。相关举措将在日后公布。

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将共同领导行动联盟。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则担任顾问。

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已助270个案例改善囤积情况

负责处理居民在家中和走廊杂物的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将为家居整理行动联盟提供支援,并将继续监管,若有环境恶劣状况将出手干预。

截至2024年6月,由社区事务署带领的囤积管理行动小组,已协助270个案例改善囤积情况,另有357个案例还在处理当中,比2021年12月的253个案例多。  

由于囤积者不愿合作清理杂物,一些案例迟迟无法解决。前线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也面对两难,特别是当囤积杂物未达民防部队和国家环境局所认定,会影响公共卫生与安全危险的门槛。

根据现有机制,受邻居囤积杂物影响的居民,可向邻里纠纷审裁庭求助。若囤积情况已造成不合理干扰,审裁庭可下令囤积者清理住所。如果囤积者选择忽视,新成立的社区关系处可向审裁庭申请另一个庭令,以执行之前庭令。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慈善志业发展室主管邱志豪是行动联盟成员之一。他星期三(22日)受访时说,造成囤物症的原因多元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他强调,解决囤积问题需要有耐心,事前持续与事主沟通,获得同意后再进行清理,一些案例可能耗时数个月,甚至一年。

“慈济基金会过去五年曾处理17个严重案例,有独居者也有年长者。打扫前要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也避免使用‘丢弃’字眼,不要让对方感觉不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