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获选进入国际航标组织理事会,继续在协调海上助航系统方面尽力。

交通部星期四(2月20日)发文告说,新加坡于国际航标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arine Aids to Navigation,简称IALA)大会上当选为组织的理事国之一,任期从2025年至2027年。

国际航标组织的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海事业非政府组织“国际航标协会”,于去年8月正式改而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航标组织的第一次大会目前(2月18日至21日)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自1972年起加入国际航标协会,从2018年起担任协会理事国。海事及港务管理局首席海事官穆罕默德·西格(Muhammad Segar)将继续在国际航标组织理事会中代表新加坡。

文告指出,新加坡作为国际航标组织理事国,可加强同这个组织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范围包括制定政策、批准技术标准,以便更好地协调海上助航系统,以及促进国际伙伴的关系。

延伸阅读

海事局成立新设施 培训全球海事人员处理操作新燃料船只
海事局成立新设施 培训全球海事人员处理操作新燃料船只

海上助航系统指的是在船只外部的装置、系统或服务,作用是增强船只和船只交通的安全与高效航行。

当选国际航标组织新一届理事的共有23个国家,主席为巴西,副主席是印度。

对于我国获选为国际航标组织理事国,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表示感到荣幸。“作为顶尖的海运枢纽港口和一个沿海国家,新加坡会持续支持国际航标组织推进发展全球标准,以协调全球的海上助航系统。我们期待同国际航标组织密切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支援,提升海上航运的效率。”

新加坡目前也是国际航标组织的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一工作小组,及数码科技委员会第二工作小组的副主席,在制定可协调海上助航系统的标准、建议与指导原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我国海事局在组织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领导草拟了海上助航系统指导原则。

国际航标组织大会通过了也称为“新加坡宣言”的《国际航标组织宣言》,以反映成员国对于持续国际合作的集体承诺。海事局将根据与国际航标组织签署的谅解备忘录,通过组织的全球学院协会,支持成员国的相关培训与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