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次公开售股市场预料第二季开始活跃,并在下半年加速,全年新股上市目标是双位数即至少10个,下来准备上市的包括新经济领域企业。
新加坡交易所全球业务发起和拓展部主管保得胜(Pol de Win)星期五(2月28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接下来的首次公开售股“管道”(IPO pipeline)蓬勃,“绝对比前三年多得多”。
他之后受询时说,今年目标是争取到双位数的IPO,意味至少10个。
保得胜透露,筹划上市的公司来自广泛行业领域,包括新经济领域,后者在未来五年对经济的重要性会显著提升。
新经济领域包括科技、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
保得胜说,一般上第一季是IPO相对淡静的时期,公司都在准备财务报告,第二季预计会更加活跃,下半年则会“非常忙碌”。
面对区域交易所的竞争,保得胜认为新交所处于一个绝佳的位置,对于在多个市场拥有区域业务的大型企业来说,新加坡可提供一些独特的优势,如接触到全球投资者和更好的知名度。
过去三年IPO市场趋于淡静,新加坡市场更是陷入低谷,去年仅四家公司上市。
保得胜指出,宏观经济环境促使那些长期由私人投资的公司的股东需回笼资金,企业也需要资本支持发展。
他说,美国市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在美国开始有更多IPO,这对其他市场产生良好的影响,包括亚洲和新加坡。新交所会与美国交易所密切合作,引进愿意来新第二上市的公司。
至于上星期宣布的50亿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EQDP),新交所股票部门负责人黄耀龙说,市场主要聚焦这50亿元是否足够,但重点应该是如何部署这笔资金。
首先,这得是积极管理的基金经理,投资值得拥有这些增长资本的公司。其次,这笔资金应关注海峡时报指数以外的公司。第三,这50亿元会带入更多私人市场资金。
他说,据了解,市场上已有投资者在探讨,在这50亿元资金进入市场前,如何发掘这些有潜力的中小市值公司,“这是好事,说明他们会投入精力发掘值得投资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