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语言应符合我国多元文化、多语种社会的特点,在议事过程中用方言或非官方语言来表达观点,仅限于简短使用的情况。

国会通讯与联络部高级助理处长郑伟凌星期一(3月17日)在《海峡时报》回复两名读者关于人力部长陈诗龙“粤语秀”的投函时说,来自国会两方的议员,包括部长,有时会用方言或其他语言简短引用一句话或表达观点,但这类情况属于例外。

郑伟凌对读者提出的观点致谢。她指出,国会语言和行为规范旨在确保议事过程对所有新加坡人顺畅传达并清晰可及,以符合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社会的特点。

“国会议员的完整演讲必须使用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这种长期以来的做法依然保持不变。”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3月7日在国会引用香港演员刘德华在电影中的经典粤语台词,回击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议员梁文辉对人力部数据不透明的指控。

延伸阅读

国会观察:陈诗龙的耐心与梁文辉的坚持
国会观察:陈诗龙的耐心与梁文辉的坚持
蓝云舟:讲,你又唔听 听,你又唔明
蓝云舟:讲,你又唔听 听,你又唔明

他说,对于梁文辉是“讲,你又唔听;听,你又唔明;明,你又唔做;做,你又做错;错,你又唔认;认,你又唔改;改,你又唔服;咁你要点呀?”

针对这一场“粤语秀”,两名《海峡时报》读者投函表达意见。一名表示赞扬,认为使用粤语为严肃的议事过程带来了一丝新鲜感,且陈诗龙的粤语表达清晰精准,用几句话便精准概括了情境。如果用英语或华语来表达,关注度可能不同。

然而,另一名读者则认为,考虑到国会辩论在法律和政治上的严肃性,确保议事过程及国会实况记录(Hansard)的清晰、准确和公正至关重要。

这名读者质疑陈诗龙的做法是否会成为先例,导致非官方语言在演讲中的穿插使用变得普遍,进而增加沟通和翻译的难度。他希望维持在国会使用四种官方语言的原则,确保辩论的语言公平性,使所有国人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