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数码孪生”港口建成,通过一个屏幕就可掌握海底、海平面和海水上方的活动。除了有助部署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模拟不同场景包括燃料泄漏,更好地制定应急方案。

律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穆仁理星期一(3月24日)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说,近年来,我国海事业的发展一帆风顺,但前方乌云密布。

“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压力,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域内,竞争也愈加激烈。潮起潮落,贸易流动不一定得经过新加坡。作为一个海事社群,我们必须致力于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建立共同的全球规范。”

他说,我国将通过三方面——推进海事创新和数码化、成为领先的替代燃料加注中心,以及培养人才,继续支持全球海事的发展。

其中,由海事局和政府科技局开发的“海事数码孪生”(Maritime Digital Twin)港口已建成,首批用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之后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行业。

延伸阅读

我国发布甲醇燃料加注技术参考 提升安全与效率
我国发布甲醇燃料加注技术参考 提升安全与效率
海事局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加强合作 加速相关领域能源转型
海事局和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加强合作 加速相关领域能源转型

穆仁理说,数码孪生版是我国港口的动态虚拟模型,有助提升航行安全、运作效率和环境可持续。它综合不同来源的数据,提供一个平台共享信息,利于开发一些工具,提高港口效率,及加强海底、海平面和海水上方安全。

“海事数码孪生”港口建成,首批用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之后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行业。(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提供)
“海事数码孪生”港口建成,首批用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之后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行业。(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提供)

例如,数码孪生港口可模拟不同场景,演算物质扩散的情况,为安全加注替代燃料如甲醇(methanol)和氨(ammonia)等制定标准作业程序。

我国未来还可通过绿色和数码航运走廊,将数码孪生港口的功能扩展至其他国家和港口。

随着海事脱碳势头加快,我国也正采取措施,支持业界采用不同的燃料,让新加坡成为领先的替代燃料加注中心。海事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本月初公布新的甲醇加注技术参考。海事局也计划在今年较迟时候,推出加注氨的新标准。

未来三年拨850万元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方面,穆仁理宣布,海事局、新加坡高级海员联合会、精深技能发展局和其他劳资政伙伴,将在未来三年拨款850万元,支持增强版的劳资政海事培训奖励计划(Tripartite Maritime Training Awards,简称TMTA)。

当局将把培训课程时长从原来的31个月缩短至22个月,培训津贴将从每月1200元增至2200元,也将安排经验丰富的船员为中途转业者进行指导,协助他们克服课堂和实际工作环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