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今年将试验新型无人机技术,这些无人机将在海上化学品泄漏时协助协调操作,减少有毒和易燃烟雾的扩散。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星期二(3月25日)在新加坡海事周的“加速数码化与去碳化”会议上说,接下来新加坡港口将使用更多无人机服务。

她宣布,自2021年成立的海事无人机测试区(Maritime Drone Estate),现在将开放商业服务,包括远程检查和岸到船的物资交付。“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效率、减少对劳动力和高燃料消耗过程的依赖、以及提升操作安全提供了新的潜能。”

许连碹也在会议上宣布,海事局将为甲醇(methanol)燃料加注开启新的许可申请,建立一个完整的甲醇供应模式,以满足船主对这类新型替代燃料的需求,并确保使用过程安全高效。

为了支持电动港口船舶,海事局也推出新的技术参考标准TR136,为港口提供安全和高效的充电方案。

延伸阅读

新加坡海事周开幕 李资政:我国谋生之道靠一直领先保持高效
新加坡海事周开幕 李资政:我国谋生之道靠一直领先保持高效
我国“数码孪生”港口建成 首批用户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
我国“数码孪生”港口建成 首批用户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

此外,在2023年劳资政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下,海事局将推出海事能源培训设施(Maritime Energy Training Facility),帮助海事人员掌握操作和管理双燃料船舶的技能。

新加坡与印度和鹿特丹港口加强合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新加坡和印度在会上签署一份意向书,合作推动海事数码化和去碳化,目标是建立新加坡-印度绿色和数码航运走廊。

海事局也与荷兰鹿特丹(Rotterdam)港口更新绿色和数码航运走廊合作多三年。新加坡和鹿特丹在2023年设立全球最长的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探讨往返两座城市港口的货船使用生物柴油、甲醇、氨和氢等低碳或零排放能源的可能性。

新加坡海事周的加速数码化和去碳化会议从星期二开始在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为期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