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日起,本地所有新建筑和翻新建筑须设有更多无障碍设施,方便家庭、年长者和残障者。其中,特定建筑须设置哺乳室,预计数百栋建筑将为有哺乳需求的母亲,提供更多便利。
建设局星期一(4月7日)发布修订后的建筑环境通行准则(Code on Accessibili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根据新准则,医院、综合诊疗所、医疗中心和专科诊所、巴士转换站和地铁站、机场和游轮中心、体育场和公共游泳池、主题公园、游乐场和民众俱乐部,都须设立至少一个哺乳室。这些场所每多2万平方米的面积,须增设至少一个哺乳室。
新准则也列明哺乳室的要求,包括须配有座椅、插座和镜子;用于放置吸奶器和个人物品的桌子或架子;空间最少长1.5米和宽1.2米;应宽敞明亮又通风;不应设在厕所内等。它也必须是个私密空间,配有可上锁的门。
准则也要求总楼面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指定建筑,包括办公楼和商业园、购物商场、多用途大厦和其他混合开发项目,须设置至少一个哺乳室;每多2万平方米面积,须额外提供至少一个哺乳室。
这比现有规定的1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少一半,意味着有更多建筑须按这个更高的要求,设哺乳室以惠及更多正在哺乳的母亲。建设局预计,数百栋建筑将陆续落实准则。
新准则也要求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初级学院、大学和其他学府,只要总楼面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就须设至少一个哺乳室。
建筑环境通行准则上一次在2019年修订,当局在2023年第三季启动新一轮的修订工作,并在去年底展开公众咨询。通行准则一旦在今年11月1日生效,所有新建筑都须遵照,现有建筑如果进行任何大规模翻新工程也须采纳。
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准则规定,建筑提供更多无障碍厕所,包括安装扶手等。
为进一步改善建筑的包容设施,准则规定建筑业者在人们上下车的地方装设有盖走道,并设置座椅,为等车者提供便利。
在冠病疫情后,越来越多建筑的电梯系统都改用免触式按钮,准则规定建筑业者为视障者提供触碰式或盲文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