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四岁女童江雨惠(洋名梅根)的学前中心职员,致力于遵循当时的标准作业流程保障梅根的福祉。根据当时行业规范制定的流程,在很多低收入家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梅根的个案促使机构深刻反思,并着手加强儿童保护措施。

遭虐死和烧尸的四岁女童梅根生前是Healthy Start学前中心(HSCDC)的学生,这所学前中心隶属于彼岸社会服务(Beyond Social Services)。在星期二(4月8日)发表的声明中,彼岸社会服务重申将秉持透明、谦逊与坚毅的态度,继续前行。

“机构努力正视这一悲剧所揭示的制度漏洞,确保任何预警信号——无论多么微弱——都能及早察觉、迅速升级,并清楚地传达至所有相关单位。”

学前中心曾发现梅根的伤势但未通报

声明只字未提相关的漏洞,但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提供给《联合早报》有关梅根事件的时间表显示,Healthy Start学前中心在她过世约一年前发现她的伤势,但不曾通报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儿童保护服务处。

当梅根因被母亲符丽萍安排退学变得下落不明,社服机构曾先后请示社区内的儿童保护中心和幼儿培育署。然而,由于各方在事发时仍不知道案件严重程度,错失了及时寻找或拯救梅根的机会。

延伸阅读

女童被虐烧尸案揭缺失 学前中心加强虐待举报和协作流程
女童被虐烧尸案揭缺失 学前中心加强虐待举报和协作流程
虐死四岁女童再烧尸 生母监19年男友监30年打17鞭
虐死四岁女童再烧尸 生母监19年男友监30年打17鞭

彼岸社会服务在声明中,对梅根不幸离世深感哀痛。

“事件发生于2020年,但至今仍深深萦绕在机构心头。随着相关法庭程序的推进,机构理解公众的关注,借此机会阐述对这起悲剧的反思,以及事发以来在加强儿童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自2020年以来,机构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识别和应对复杂或高风险情况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表面上未显现虐待迹象的情形。”

事发时,彼岸社会服务评估梅根的外婆为稳定且值得信赖的照顾者,因而实施了临时照护计划。根据计划,梅根继续由外婆照顾,期间机构定期探访并为家庭提供支援,包括指导适当的管教方式,旨在确保梅根的安全,并与家庭共同寻求更长期、更具保护性的照护安排。

不过,梅根的个案暴露出在通报与升级潜在虐待事件时,必须有更明确、更有力地反映风险。

实施“缺席两天通报规则”

为此,彼岸社会服务已全面审视并重整内部政策,采取以下主要改进措施:

  • 实施“缺席两天通报规则”:若儿童连续两天未出现,必须确认见到孩童,并在疑虑持续时立即上报;

  • 强化退学后的跟进机制,在失联时实时通报儿童服务保护处及相关当局;

  • 制定正式的事件记录程序,包括通过身体图示标注伤势严重程度(如有);

  • 学前中心的儿童保护标准作业流程,已与幼儿培育署关于儿童缺席与虐待通报的操作守则接轨;

  • 强制培训所有学前中心员工,涵盖“儿保筛查指南”及“儿保通报指南”。

彼岸社会服务表明全力支持政府加强儿童保护体系的努力,“保护儿童不应是单一机构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

声明指出,参与梅根照护的员工,过去五年来背负着这起悲剧带来的情感重担,呼吁外界给予他们隐私空间,以便继续疗愈。

为重建公众的信任,彼岸社会服务正积极与各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合作,推动系统性改善,目标包括提升协调效率、更迅速的介入机制,以及采取更主动的儿童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