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国碳市场的信心和清晰度,全国气候变化秘书处(NCCS)、贸工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携手发布有关自愿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的草案指南,邀请公众针对草案提供反馈。
上述三家机构在星期五(6月20日)发布联名文告指出,公众可在6月20日至7月20日之间,针对自愿碳市场指南提供反馈。
碳信用(Carbon Credit)是一种凭证,代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或清除。而碳市场的诞生,旨在促进碳信用的买卖或交易,推动全球迈向净零排放。
碳市场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原本乏人问津的减碳项目,以及为难以减少碳排放的企业,提供实现减碳目标的工具。
文告解释,上述草案指南是我国政府更广泛减碳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推动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高诚信度的碳市场。
主要举措包括允许须缴纳碳税的企业,使用符合《巴黎协定》第六项标准的碳信用,抵消最多5%的应税排放量(Taxable Emissions);要求企业在减碳战略中披露碳信用的作用;在我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碳服务与碳交易生态系统,包括开发商、交易商和顾问公司等。
同时文告也指出,我国碳市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自愿碳市场缺乏标准化,造成市场上出现多种标准,引发混肴。“这削弱市场信心,使得担心声誉风险的企业,不敢贸然参与自愿碳市场。
“在过去一年的业界交流中,我们收到的反馈反映出,有必要由政府就自愿碳市场提供明确指引,包括企业如何在可信的减碳计划中使用碳信用,以及如何判定高质量的碳信用。”
文告续指,上述三家机构已和新加坡可持续金融协会(SSFA)、碳信用价值链上的伙伴合作,起草一份供有意购买碳信用的企业参考的指引文件,旨在强调碳信用市场应具备高度的环境诚信、鼓励企业在考虑使用碳信用前,应优先采取所有可行的减排措施等。
另一方面,新加坡可持续金融协会也正与区域碳市场协会合作,共同推动《亚细安共同碳框架》,支持高质量碳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