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社会要维持和谐,不仅是各种族宗教社群共存或包容,总统尚达曼指出,唯有促使不同社群培养共同目标和愿景,以及相互尊重等价值观,社会凝聚力才可持续。
他强调,多元文化主义须由社会上下积极并有意识地去培养,通过共同教育经历,从小促进融合以及打造共同空间等措施去落实,而不是交托给命运安排,自然而然就能产生。
尚达曼星期二(6月24日)在第三届社会和谐国际大会上致开幕辞时说,放眼全球,多元文化主义正处于退却状态,各地的社会凝聚力也大为削弱。
国际咨询公司爱德曼(Edelman)2023年信任度调查显示,全球过半受访者自认所处的社会在他们记忆中比任何时候还要分裂,而只有两成受访者愿意与意见不同的人住附近。
尚达曼说,导致多元文化主义削弱的因素很多元,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极端右翼政党崛起,以及持温和立场的中间地带力量减弱,所引发日益严重的政治两极化。
此外,过去10年来,尤其高度发达社会中,高等教育和学历较低群体之间的社会和政治分歧日益扩大,而这个现象也反映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这些都削弱了多元文化主义。
然而,尚达曼指出,最令人担忧的是,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越来越搅入经济领域的争执,大大加剧了不同社会经济阶层原本存在的紧张关系。
“一种‘我吃亏了,而他人抢先赢了’的观念,将身份认同和文化课题,转变为一个毒害更大,更具分歧性的政治武器。”
至于是什么造成政治两极化日益严重,尚达曼认为,有关因素存在一段时间,这包括许多国家没有很好地控制移民的涌入或协助他们融入,导致无法融入的新移民与当地劳工阶层都对体制失望。这个现象在欧洲国家最为明显。
此外,碎片化的媒体局面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陷入孤立和缺少社交,在尚达曼看来,也加剧了政治两极化。
尚达曼说,没有任何的政治体制,包括民主体制,都不能保证中间地带与包容主义,最终能在社会占上风。他指出,共同价值观与理念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社会上总会有抗拒这些价值观的情绪潜伏着,因此,多元化文化社会必须积极去经营。
要实现社会融合,尚达曼认为,教育是让不同背景和社会阶层的孩童学会共处的最根本的措施。教育须让人们有效提升和改善生活。此外,城市规划也须创造共同空间,促进人们的互动与交流。
至于媒体碎片化现象,尚达曼认为这是最棘手的挑战,必须由政府、公民社会,以及媒体与科技公司合作,营造一个让民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尚达曼强调,每个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相互尊重与团结的精神,这项工作不能只让政府或政治人物肩负,须由社会上下共同努力。
为期三天的社会和谐国际大会由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主办,今年有超过50个国家的1000名与会者出席。活动获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