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牛奶和蛋白质都是幼童成长的重要营养,但对一些孩子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因素。为探讨本地儿童食物过敏的普遍性和影响,三家医疗机构和两家医学院联合展开调查,为受影响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支持。
食物过敏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通常只能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缓解。
尽管亚洲一向被认为是食物过敏较少的地区,但随着发达国家过敏案例持续上升,本地医院也观察到儿童食物过敏病例逐年增加。
国立大学医院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疗中心小儿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谭慧文副教授星期四(6月26日)在媒体说明会上解释,食物过敏案例的增加可归咎于几方面的因素。
“其中一个原因是,本地人口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包括饮食习惯,这些饮食与环境的变化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她指出,另一个原因是民众对食物过敏的意识有所提升,更能识别相关症状,并主动带孩子前往就医评估。
谭慧文也说,亚洲地区的食物过敏相关数据相当过时,新加坡目前也缺乏系统性的食物过敏记录。
为此,国大医院、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竹脚妇幼医院、国大综合诊疗所,以及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临床医生与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新加坡食物过敏研究计划”,以便为儿童和他们的看护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首个针对儿童食物过敏的大型调查 首阶段招募2000人
这也是本地首个针对儿童食物过敏的大型调查。
这项研究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今年2月进行至明年6月,团队会招募2000名12个月至24个月大幼童的家长和看护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孩童食物过敏的情况。
医疗人员会在家长带孩子前往国大综合诊疗所进行例常健康检查时,邀请他们填写问卷。
第二个阶段则从今年7月进行至2027年7月,针对约400名对食物过敏的孩童,通过问卷调查、血液检测及其他评估方式,探讨食物过敏对儿童发育、营养状况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谭慧文说,团队希望能分析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并在之后与相关利益者合作,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患者及照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