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时的方便及避免货物耽搁,41岁马来西亚籍妇女多次伪造新加坡国际商会发出的原产地证书,东窗事发后被罚15万元。
新加坡关税局星期一(6月30日)发文告说,马来西亚籍女子郭瑞枝(41岁)在本地一间公司担任物流协调员期间,因为伪造出口文件而面对三项涉伪造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的控状。
她承认其中一项伪造17份原产地证书的控状,法官把其余两项纳入考量后,于6月25日对被告处以15万元罚款。
根据文告,郭瑞枝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受雇于一家本地公司,并负责处理出入口相关文件。
调查显示,被告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窜改一份由新加坡国际商会(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发出的原厂地证书,其中包括更改收货人名称、货物描述和原产地证编号等,然后把伪造证书发给公司的海外客户。
被告的行径在2023年7月被揭发。当时,新加坡国际商会收到通报,得知市面上出现可疑的原产地证书。商会在确认证书造假后通报关税局。
被告承认自己贪图方便,同时担心无法及时从新加坡国际商会取得原产地证书,所以才会伪造文件。当局也透露,17份伪造的原产地证书所申报的货物值总约201万元。
关税局发言人说,原产地证书对国际商贸至关重要,任何伪造原产地证书的行为,都会破坏新加坡贸易体系的诚信。“我们严厉看待这类行为,并将毫不犹豫地对违法个人采取执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