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加坡独立之前就已实施的公积金制度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依然重要,任何对公积金制的政策调整须经过深思熟虑,且不断改进来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公积金制的这些特点,使我国能帮助国人谨慎且务实地积累并规划退休储蓄,长期保持就业。

国务资政李显龙星期六(7月5日)出席中央公积金局70周年纪念特刊推介活动时,回顾并肯定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他指出,公积金是“定额贡献”计划,根据个人储蓄来获取利益,每一代人为自己的退休需求提供资金,避免对下一代造成负担。所强调的公平与个人责任,鼓励人们对就业、退休和活跃养老保持积极态度。

这与其他国家采纳的税制养老金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没有延后退休的动力,退休福利成了特权,由下一代纳税人承担。

然而,我国也意识到低收入员工和家庭主妇等群体的局限,因此也针对性地通过就业入息补助、乐龄补贴等计划、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等配套来帮助这些群体增加退休储蓄,并让年长一代共享国家发展的果实。

李资政指出,任何对公积金制的调整和决定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因为这影响数以万计人民的生活和计划。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公积金制度,清楚地向国人解释,唯有获得人民对机制的信心,才能发挥最好的效应。

延伸阅读

公积金利率 钱生钱的窍门 | 新加坡人的一桶金——公积金
公积金利率 钱生钱的窍门 | 新加坡人的一桶金——公积金
55岁和65岁 公积金数字中的意义 | 新加坡人的一桶金——公积金
55岁和65岁 公积金数字中的意义 | 新加坡人的一桶金——公积金

”基本原则仍是,你必须尽力满足自己未来的需求,如果还不足够,政府会帮助你。”

国人对公积金制有很高的信任

他说,欣慰国人对公积金制有很高的信任,许多会员自愿以现金为自己和家人填补公积金户头。去年,公积金会员的填补达87万5000项,总额近50亿元。年满65岁的国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不提出存款,放心把储蓄留在公积金户头。我国花了很长时间建立这份信任,绝不能视为理所当然。

李资政也强调,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随着社会需求和工作趋势改变,人们寿命延长,我国必须不断改进并更新公积金制来满足新一代人的需求。

持续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是我国公共政策工作的核心。我国必须应对任何新的需求并解决问题,但不能指望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制度。

“公积金是政府的其中一项政策,这跟其他政策包括住房、医疗护理、教育、安全等,都讲述了新加坡的故事,一个强调自力更生、创造力和不断适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