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中国人民银行(PBC)重申促进两国在绿色和转型金融领域合作的承诺。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五(7月11日)的文告,双方星期四(10日)于新加坡举行了“中国—新加坡绿色金融工作小组”(China-Singapore Green Finance Taskforce,简称GFTF)第三次会议,重申推进两国绿色和转型金融合作的承诺。

文告指出,这个会议首次在新加坡召开,汇聚了来自公共与私营部门的40多位代表,共同探讨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协作举措。讨论内容包括增强分类法(taxonomies)的互操作性、促进绿色金融流动,以及利用技术促进可持续金融的采用。

会议期间,由公私部门代表联合组成的三个工作组,汇报了各自计划的最新进展。

在分类法和定义方面,借助去年成功推出的多管辖区共同基础分类法(Multi-Jurisdiction Common Ground Taxonomy,简称M-CGT),双方正在加强合作,推进分类法间的互联互通。华侨银行中国分行( OCBC Bank (China))已经安排了中国首笔契合M-CGT的绿色银团贷款。这笔交易表明M-CGT的市场应用日益广泛。 

延伸阅读

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 推进绿色和转型金融合作
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 推进绿色和转型金融合作
熊猫债券受市场欢迎 去年发行额激增至逾1300亿人民币
熊猫债券受市场欢迎 去年发行额激增至逾1300亿人民币

在产品与工具方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继续与新加坡交易所(SGX)合作,通过绿色走廊计划促进两国的绿色融资流动。路演活动已引起新加坡发行人的浓厚兴趣,他们既希望探索发行绿色熊猫债券,也希望使债务融资契合M-CGT。

在科技方面,建筑于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MVGX)和北京绿色交易所(Beijing Green Exchange)在碳核算和脱碳评级平台工作的基础上,两家机构汇报了各自的计划,以展示技术支持的排放监测如何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绿色融资解决方案。

会议还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融资方面的潜在合作领域,以及上海绿色金融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机遇。

金管局助理局长(发展与国际)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柯丽明与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是中国—新加坡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的联合主席。

柯丽明说:“我们很高兴今年在新加坡主办GFTF的会议。GFTF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让新加坡和中国的公共部门和行业专家能够携手合作,打造大胆且富有影响力的举措。GFTF始终致力于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加速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支持亚洲净零转型所需的实体经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