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在本地大专学府进修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的人数增加四成,去年有约18万8000名学员。
大专学府今年也为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开办另54项课程,帮助处在职涯中期的工作者转行,或掌握新兴技能。
教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六(7月12日)出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技能创前程节(SkillsFuture Festival)时,强调大专学府在终身学习扮演的角色。
他说,大专学府以往侧重职前培训,但随着未来职场受到更大干扰,毕业生须提升技能并重新接受培训,因此终身学习日益重要,以确保人们在更长的职业生涯中,维持就业能力。他乐见大专学府把持续教育与培训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普杰立指出,去年有约18万8000名学员在大专学府,修读获教育部和精深技能发展局资助的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这比五年前多40%。这个人数相当于接受职前教育学生的逾三倍。
这是因为人们如今有更多进修机会和途径,培训需求也增加。这包括大专学府推出的工读计划、微型证书(micro-credentials)类课程等。
他说,大专学府今年在职业转换计划下推出另54项课程,涵盖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以惠及更多国人。40岁及以上新加坡人也可享有90%的学费津贴,并使用职涯中期培训津贴( SkillsFuture Mid-Career Training Allowance)。
根据精深局文告,新开办的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设计、食品服务、数据分析等。
“技能创前程”运动推行至今10年。普杰立希望,本地大专学府接下来发挥更大功能,协助人们应对人工智能世界,掌握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实际应用。
他说,人工智能变化迅速,学生不可能在职前阶段就学习所有内容,这也意味者学府须更快更新人工智能课程和教材,与时俱进。
大专学府也应掌握业界的发展趋势和新兴领域,同时善用人工智能,提供客制化的学习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