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犯罪手法日益复杂,安全威胁从物理层面延伸至心理层面,我国将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强化前线人员的应对能力,并提升评估与干预效能。
外交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星期三(7月16日)为第六届“亚洲刑事及行动心理学会议”(Asian Conference of Criminal and Operations Psychology)主持开幕。
她致辞时说,新加坡当前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形式正不断演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攻击,更包括对社会信任、身份认同和团结稳定的心理冲击。
她指出,我国目前面对四大紧迫挑战:一是青少年吸毒问题持续升温,二是自我激进化现象加剧,三是诈骗行为借助科技手段不断升级,四是网络性剥削与暴力案件日益猖獗。
她说:“要保护我们的社会,就必须理解人们为何受害、为何做出某些行为。这正是心理学发挥作用之处。”
近年来,我国内政团队已系统化地将心理科学,融入执法与公共安全各环节,涵盖行动部署、预防干预、培训与复原等层面。
在本次会议中,内政团队展示三项深化心理能力的举措。第一,内政团队将结合先进科技与心理科学,提升评估、培训、干预和康复能力。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数码分析和行为科学,简化和自动化工作流程。
沈颖说:“这不是为了取代人的判断,而是为了放大人的洞察力。例如,我们在培训课程中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帮助前线人员提升心理韧性。”
第二项举措是成立“HEART专业人员网络”。这是由内政团队心理学家与新加坡四大心理健康机构联合发起的合作平台,旨在加强心理健康与危机管理领域的知识共享、优化干预策略,并推动跨机构协作,提升我国整体心理应对能力。
沈颖说,有了这个联盟,新加坡未来在面对危机时,不仅有应对的基础设施,也能在情感和心理上,有更一致、更协调的反应能力。
第三项举措是成立“亚洲心理、犯罪与法律网络”(Asian Psychology, Crime, and Law Network,简称APCLN),汇聚亚太地区相关领域专家,推动跨国犯罪心理研究与合作,交流司法与矫治心理学实践,并强化区域应对跨境威胁的集体韧性。
内政部总首席心理学家马吉德博士(Majeed Khader)在会议上致辞说,在这个充满安全挑战、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心理学不仅提供分析工具,也能帮助我们识别可能被忽视的问题。
“它为我们提供洞察,不仅用于行动部署,也体现在政策制定、领导决策和信任建立等方面。”
亚洲刑事及行动心理学会议由内政团队心理服务单位主办,包括警察部队、民防部队、移民与关卡局、监狱署、肃毒局及内政部心理学处。
会议自2010年创办,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汇聚学者与相关人员,围绕安全与心理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课题展开交流与合作,并促进专业网络建设。
本届会议于星期三至四(17日),在新加坡国敦河畔大酒店举行,主题为“心理洞察,行动前瞻”。预计有近500名与会者出席,包括学者、心理学家、学生、执法与公共安全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