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就快走到尽头时,许多病患会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家中环境安详离世。自全国纾缓疗护策略推出以来,在医院去世的病患比率,已从2022年至2023年的62.5%,下降至2024年的59.8%。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尽管这仅是约三个百分点的减幅,却意味着数千名病患能得偿所愿,可在更舒适的居家环境中安详离世。
卫生部的目标是到2027年,将住院死亡比率进一步降至51%。
王乙康星期六(7月19日)为新的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网站工具“我的预先护理计划”(myACP)主持启动仪式时,阐述了全国纾缓疗护策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Palliative Care)推出两年后所取得的进展。
他透露,住院临终关怀床位数量从2023年的260个增加15%,至今年3月31日的约300个。居家纾缓疗护服务名额也增加25%,从2400个增至约3000个,到了今年底将进一步增至3600个。
此外,当局去年10月底推出“设备租用计划”,为出院回家的纾缓疗护病患提供受津贴设备。计划至今已让超过1000名新加坡人受益。
社区内的纾缓疗护能力也有所加强。以往,疗养院的临终病患会被送回医院接受护理。如今,全国有62家疗养院已与政府医院合作,建设纾缓疗护能力,让疗养院住户能在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离世。这占本地疗养院约三分之二。
王乙康呼吁,不要对谈论个人临终护理意愿“pantang”(马来语,忌讳之意)。
“我们为未来做好情感和精神上的准备,让讨论(临终护理意愿)成为常态。为未来规划,不仅能保障我们的意愿,也让家人、医生和医护团队的工作变得更容易、更清晰。这就是预先护理计划的目的,在你意志清晰、身体健康时,给予自己权力为未来医疗护理意愿做出明智的决定。”
截至今年7月11日,约有7万7000人办理了预先护理计划,较2011年至2024年间的5万5000份,增加了四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