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去年制造的垃圾总量较2014年少逾10%,但回收率也从六成降至五成,以致于最终送去焚烧或掩埋的垃圾量,比2014年多了约一成。
回收率写11年最低,对仅剩10年使用寿命的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构成的压力更重。
我国2024年制造665万8000公吨的垃圾,比2023年的685万9000公吨,少2.9%。
不过,我国去年回收的垃圾仅332万6000公吨,占垃圾总量的50%,比2023年的52%,少两个百分点,更是比2014年的60%,少10个百分点。
由此来看,我国接下来五年须加大力度推动回收,才能如期达到2019年所设下的目标,即在2030年把垃圾回收率,提高至七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三(7月23日)在食品科技公司Mottainai Food Tech的加工厂开幕仪式上,公布我国2024年的垃圾量和回收数据。
他说,过去10年,我国人均垃圾制造量减少超过20%,每1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垃圾,也减少逾30%。
普杰立指出,近年的建筑与拆除废料以及熔渣(used slag)都有减少,由于这两类垃圾原本几乎可全部回收,因此当数量一减少,整体回收量也随之下降,拉低回收率。
去年的纸张和纸皮的回收率也只有32%,与前几年高峰期的超过50%相比,显著减少。普杰立指出,2019年起,电商使用大量纸张和纸皮包装,导致这类垃圾量增加。
与此同时,人力短缺、运输成本和油价上涨,导致收集成本增加;回收物作为商品交易,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也不稳定,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
普杰立说:“这些因素导致回收经济效益正在减弱。”
他说,推动回收之际,也要继续鼓励公众和企业减少和再利用垃圾,包括针对食物和纸张垃圾。
在纸张方面,政府正与企业合作,探讨如何提供更多支持;同时,研究如何更容易地回收纸张,尤其是较大的纸皮。普杰立说,适当时会公布更多细节。
国家环境局2023年针对包装垃圾管理研究项目招标,进一步扩大垃圾管理,电子商务业者日后或须回收包装垃圾,相关研究当时预计2025年完成。
环境局受询时告诉《联合早报》,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没有提供确切的时间表。
未回收垃圾同比多0.8%
我国2024年最终送焚化或填埋的垃圾量,达333万2000公吨,比2023年的330万6000公吨多0.8%;未回收的垃圾量增多,意味着实马高岛填埋场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实马高岛上的垃圾埋置区分为两部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埋置区,各占约一半面积。
第一期埋置区于1999年启用,可填埋的垃圾总容量为1140万立方米。2015年,第二期埋置区投入运作,面积约157公顷,总容量达1670万立方米,约相等于67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目前,实马高剩少过一半的埋置空间,使用寿命预计在2035年提前结束;原来的预计使用寿命是到2045年。
环境局正在研究如何回收填埋材料,赋予第二次生命用于填海,并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更多细节。不过,回收填埋材料的速度和规模,是否足以赶上垃圾填埋的速度,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