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理工学院今年推出五门新的工读课程,包括青年发展与心理健康,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让更多人能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取得更高学历。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一(7月28日)在南洋理工学院,为今年的技能创前程工读课程展(SkillsFuture Work-Study Fair)致开幕辞时,宣布新增的工读计划。
其中,义安理工学院和新加坡理工学院,将在10月分别开办青年发展与心理健康,以及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工读专业文凭深造课程(Work-Study Post-Diploma)。
共和理工学院开办的三个工读专业文凭课程,则包括数码媒体与传播、会计与企业秘书实践,以及音乐与音响制作。其中,部分课程最早已在今年4月开课。
技能创前程工读计划自2015年起推行,旨在将课堂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参与者在至少一年的工读期间,边做边学。他们完成课程后可获得更高的学术资格,也有机会获得参与公司聘为全职员工。
普杰立说,这项计划从最初仅有12个行业的15门课程,增加到目前40个行业的约150个课程。至今,已有超过1万6000人和4000多家公司从计划中受益。
此外,也有更多学生和企业参与这项工读课程计划,学生人数从2015年的150人增至去年2800人;雇主则从35个增加至约950个。
普杰立说,工读课程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和薪资水平,同时帮助雇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他指出,在完成工读课程后的六个月内,超过九成毕业生都找到工作。同时,这些毕业生在一年至一年半的工读期间,薪资比直接进入职场者高6%至9%。
“根据我们的调查,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在参与工读计划毕业后,起薪中位数与全日制理工学院文凭毕业生相当。”
调查结果也显示,大约70%的学生在完成工读文凭课程半年内成功就业,他们选择留在培训时所在的公司。
普杰立说,毕业生和雇主的积极反应,以及良好的课程成果,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扩大工读途径,尤其是在新兴技能领域,实现学府、学生与企业三方共赢。
今年的技能创前程工读课程展,由南洋理工学院联合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以及工艺教育学院举办,主题为“赋能职业,连接教育与行业”。
主办方也在活动上,向18家机构颁发感谢奖,以表彰雇主积极参与工读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