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公众在网上发文称,红山一家杂菜饭摊重复扫描他父亲的邻里购物券,过后还收取现金,结果一份杂菜饭竟要价16元5角。摊位助手受访时说,结账系统当时确实显示交易失败,事故时因为操作不熟练并非故意欺骗,摊位也愿意退款。
一名公众星期二(8月5日)在Reddit发文说,他年迈的父亲上星期六(2日)独自前往红山一家杂菜饭摊用午餐,点了一份总价6元5角的杂菜饭。
结账时,这名公众的父亲先递上一张面额5元的纸本邻里购物券,摊主扫码后称购物券已被使用。老人家于是拿出第二张,同样被告知已被使用。摊主随后要求他再出示另外一张。
这名公众在贴文中写道:“我父亲这时意识到不对劲,但他年纪大又独自出门,无法当场查证,只好改用现金付款后离开。”
老人家回家后,这名公众查看邻里购物券的户头记录时,发现早前被拒的两张券被系统记录为“成功使用”,使用地点正是有关的摊位。
“我马上报警,但不确定是否有足够证据让警方采取行动。”他也提到,警方还向他透露近期接获多起类似的报案。
他写道,许多年长者可能不懂得查询户头记录,加上金额不大、担心麻烦他人,因此选择不追究。“但我认为,这种行为必须揭露,否则只会有更多年长者成为受害者。”
摊位助手:系统当时确实显示失败 愿意退还现金
《联合早报》记者走访涉事摊位时,刘姓摊位助手表示出错的交易由他和另一名同事处理。“那名安哥递上第一张购物券时,系统确实显示交易失败,第二张也一样,最后才改以现金付款。”
然而,摊位当晚结账时,才发现两张券都已完成交易。
他说,事发当天是摊位首次接受邻里购物券,可能因为操作还不熟练,大家看到系统出现红色打叉标志,显示交易失败,就没有进一步确认。
“很多人看到网上的贴文后来告诉我们,可是我们绝对没有欺骗的意图,如果安哥或他的儿子回来,我们一定退还10元现金。但他们还没有找我们,我们也无法联系他们。”
刘姓助手说,负责邻里购物券的相关人员,星期二(5日)当天到摊位了解情况,但后来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摊主说,咖啡店的员工都听说这件事了,但大家都相信这不是故意的。“有时候看到老人没钱吃饭我们还会请他们,怎么可能去骗他们呢?”
贴文引起3000多人点击,200多条回复。多数公众表示这样欺骗乐龄人士的行为不道德,希望摊主受到应有的惩罚。
截至星期三下午4时,发贴文的公众尚未回复《联合早报》的留言询问。
《联合早报》也向主管邻里购物券的人民协会及新加坡警察部队发出询问,以了解事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