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当社会对前女囚避而远之、全女性中途之家相继夭折之际,黄欣东和邱瑞菱毅然创办了“转捩点”中途之家,与这群女性同吃同住、共同走出低谷。如今,不少曾受她们庇护的女性也投身更生服务,30多年的坚持如今迎来回响。
现年71岁的黄欣东回忆,90年代曾经至少四次有人尝试成立女性中途之家,但都撑不过五年就草草收场。
“对比男释囚,女释囚对孩子和伴侣有更深的牵绊,她们很少能长期留在中途之家。所以很多人都劝我们不要做,说女生很难搞。”
然而,她和邱瑞菱仍毅然放下全职工作,1990年投入创办“转捩点”。
她们记得,当时不少女释囚吸毒成瘾,或从事夜生活行业,想被社会接纳难上加难。“社会允许男性在成功时谈起过去,但却希望女性对此噤声。”
对于和女释囚一起度过的日子,邱瑞菱(70岁)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即使中途之家只有一个人,她们两人也会24小时陪伴,大家一起吃住、上技能课、读圣经,自己仅在周末回家一次,就只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感化释囚,实现真正的转变。
黄欣东则坦言,刚成立的几年确实如别人所说,这些释囚留的时间短,看不到真正的转变,然而,就在两人一度想放弃时,她们却意外收到一位匿名人士捐赠的7777元支票,他们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目的是要她们继续走下去。
于是,“转捩点”不仅没有在五年内夭折,还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存历史最久的女性中途之家,两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把余生都奉献其中。
年过七旬的两人说:“我们都觉得,这份工作至少要付出20年,才能看见成效。”
过去二三十年,很多女释囚都视她们为母亲,其中不少人选择“回娘家”,继续为这个群体付出。回首过去,邱瑞菱说:“我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这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二三十年。”
义工人数创新高 监狱署将助提升能力
黄欣东和邱瑞菱都在星期五(8月8日)举行的新加坡监狱署义工服务奖颁奖典礼上,获颁长期服务奖。今年在这个颁奖典礼上受表彰的义工人数创下新高,有多达651人。
典礼主宾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费绍尔说,监狱署目前有超过4000名志愿者,较2000年的仅200名志愿者有了显著增长,我国的两年重犯率仅为21.3%,是全球最低水平之一。
他透露,在持续支持囚犯与释囚的同时,当局也致力于帮助义工提升能力。到了2028年,各类平台和形式的培训名额将增加至约1万5000个,义工也将掌握与不同群体的囚犯,如年长者、女性及智力障碍人士合作的技能。
“监狱署将继续与义工们携手,为囚犯、释囚及其家人提供有效的连贯监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