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大泉水电厂案件开审,控方指凯发前总裁林爱莲和另五名被告,两次隐瞒水电厂主要靠销售电力来回本和赚钱,让凯发在没有披露关键信息下,发行优先股向公众融资建造水电厂。

控方指出,其中一份公开声明的草稿原本包含关于凯发将进军销售电力新业务的更多信息,但事后被林爱莲和另一被告、时任首席财务官赵伟平删除。

总检察署刑事检控司副总检察长王守仁星期一(8月11日)在开庭陈词中指出,凯发对大泉水电厂(Tuaspring Project)面对的商业现实和风险做出不正确陈述,引导投资者和市场以为,大泉以凯发的本行、即海水淡化为主要业务,以及项目中的发电设施是为海水淡化的运作提供电源,所生产的“多余电力”才卖给电网。

事实上,大泉水电厂的整体盈利完全取决于电力销售,控方指这个项目是凯发最终崩盘的一个导因。凯发在2021年7月正式清盘,约3万4000名投资者因持有凯发永久证券和优先股蒙受总计9亿元损失。

除了林爱莲(64岁)和赵伟平(56岁),本案另四名被告是凯发前独立董事张兼帼(69岁)、倪子章(68岁)、李裕海(69岁)和穆鲁加苏(Murugasu Christopher,66岁)。控方在这次审讯中,以六名被告面对的抵触证券与期货法令控状进行审讯。

延伸阅读

【大泉水电厂案】凯发亏本卖水给政府 银行知情后不贷款
【大泉水电厂案】凯发亏本卖水给政府 银行知情后不贷款
【大泉水电厂案】涉隐瞒关键信息 凯发前总裁林爱莲等六人案件将开审
【大泉水电厂案】涉隐瞒关键信息 凯发前总裁林爱莲等六人案件将开审

这些控状围绕于凯发两次就大泉水电厂项目发表公开声明时隐瞒关键信息,即没有揭露大泉水电厂得靠销售电力赚钱。第一次是2011年3月7日,凯发在新加坡交易所网站上发表公开声明,透露凯发是公用事业局大泉水电厂项目的优选竞标者;第二次是同年4月,凯发为发行优先股而发布献议信息声明。

控方指出,2011年3月份的声明草稿,原本有更多关于凯发将进军电力新业务的信息,但事后被林爱莲和赵伟平删除;而且,最终稿中唯一提及将水电厂多余电力销售给电网的部分,还是在公用事业局的要求下添加。(部分人名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