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官委议员郑恩里指工人党在今年全国大选期间对巴勒斯坦议题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是为了博取选票。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驳斥说,单凭人口结构来推断胜选并不合理,这种想法是轻率的。
郑恩里(Calvin Cheng)星期四(8月28日)在脸书发文,质疑工人党在大选前对巴勒斯坦议题采取更强硬立场的动机,目的是要拉拢特定族群的选民。
“他们知道这些议题会让某些社群感到不满,而他们所角逐的一些选区在人口结构上,确实有较多人对巴勒斯坦议题感到不满。”
郑恩里补充说,工人党因此主张新加坡应在任何“两国方案”达成前就承认巴勒斯坦,并推出了一些能够吸引亲巴勒斯坦社群的候选人。
我国政府在以巴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是,支持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通过谈判达成两国方案,并认为这是全面、公平且长期解决以巴冲突的唯一可行方式。
郑恩里认为,工人党的政治策略在其他国家的选举中并不罕见,但他们应坦诚,而不是虚伪掩饰。
“不同的是,在新加坡,种族和宗教政治是禁忌,而且本应如此。但工人党把这包装成‘人道立场’,否认背后的政治算计。任何人都不应上当受骗。”
毕丹星在郑恩里的贴文下留言反驳说,他理解郑恩里基于自身政治立场会坚持这样的论述,但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单从人口结构来看,就不足以确保‘胜选’,若真抱持这种想法,在我看来是轻率的。”
他指出,工人党在2023年11月国会辩论巴勒斯坦议题时的发言,早已清楚表明立场。
他说:“在基层层面,以人道关怀为核心的关切,比你想象的更真实。”
郑恩里进一步回应,指相关数字确实足以构成影响,15%至20%的投票群体足以左右任何一个选区的选情。
他说,以人道为焦点的关切在各国都真实存在,但质疑这种普遍关切在选举中是否真能比宗教认同更强大,从而影响投票结果。
毕丹星早前接受本地时事播客Yah Lah But访问时强调,我国政党就外交政策事务表态“并没有错”。
他说,工人党候选人谈论新加坡以外的敏感课题(包括加沙冲突)并不意外,并指工人党的竞选纲领也涵盖其他外交议题,例如缅甸局势与南中国海问题。
毕丹星说,工人党看待这些问题,并非基于种族或宗教,而是作为新加坡人,从人道的角度出发。他认为,这种对国际议题的人道关切,并不会让新加坡因此变得更糟或被削弱。
“我不会限制政党在这些议题上表态的权利。但若有人认为工人党借此来吸引特定社群,那是非常错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