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今年上半年的诈骗案件数量和损失总额有所下降,但冒充政府官员骗局却从去年的589起,增加近两倍至1762起,当局呼吁公众继续保持警惕,避免坠入这类骗局。
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六(8月30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诈骗和网络犯罪数据。本地今年1月至6月共发生2万2476起这类罪案,其中诈骗案就占了1万9665起,比去年同期的2万6563起减少超过两成,损失金额则达4亿564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亿2240万减少超过一成。
警方自2016年起开始统计数据,诈骗案数量隔年减少,过后便持续上升。今年因此也是自2017年以来,诈骗案首次减少。一般相信,这归功于警方加强执法,以及政府提升宣导力度。
警方首次归类保险服务诈骗
数据显示,本地五大常见骗案分别是钓鱼、电子商务、求职、投资,以及冒充政府官员骗案。若按损失金额排列,损失最多的五类骗案则是投资、冒充政府官员、求职、钓鱼,以及今年新出现的保险服务(Insurance Services)诈骗。
在总体案件和损失金额下降的同时,冒充政府官员的骗局数量上升,令人关注。今年上半年共有1762起冒充政府官员骗局,比去年同期的589起增加近两倍,造成的损失也从去年的6720万元,上升到今年的1亿2650万元。
为此,多个政府机构的官网和手机应用上都已发布警示,提醒公众,政府官员绝对不会要求公众转账,或从非官方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应用。
今年首次“上榜”的保险服务诈骗,在上半年共发生791起,造成大约2130万元的损失。在这类型骗局中,骗子会以受害者有保险费等费用必须缴付,诱他们提供个人资料或转账核实身份。
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吴培铭在文告中说,今年上半年的诈骗案件数量和损失虽然减少,但诈骗和网络犯罪的问题依旧严峻。
他强调,当局将继续加强防范,并不遗余力打击一切诈骗行为,“公众务必保持警惕,保护自己和家人免遭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