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部将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律界的使用制定指导原则,星期一(9月1日)起至9月30日展开公众咨询。
根据律政部星期一发布的文告,这是配合律政部支持法律界转型和数码化的工作之一,尤其是鼓励负责任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法律界生产力提升计划等相辅相成。
律政部今年曾透露,将制定行业指导原则,促进法律业安全且负责任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导原则将说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为”和“不可为”,鼓励业者在合乎道德和安全的情况下,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
律政部在文告中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改变法律界的工作方式,为传统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提供新的做法。实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律师事务所反映,生产力有所提升,且更有效率,尤其是在做研究、草拟文件和审查工作方面。
早实行的业者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案对进行尽职调查很实用,有助于分析合同和法律文件,识别关键条款,并找出须人工审查的范围。整体而言,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节省日常工作的时间,让律师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律师事务须不断与时俱进,以保持竞争力。不过,这也引发公众对客户资料保密、数据安全和准确性的担忧。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偏见,也可能影响分析和决策。
律政部为此草拟指导原则,内容围绕三个主要原则。这包括维护职业道德,确保法律界人员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保持高标准的能力和问责;维持保密原则,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案时保护客户资料;以及提高透明度,在执行任务和提供服务时,考虑披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草拟指南旨在减轻法律专业人士的担忧,支持他们采纳并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指南由利益相关者如新加坡法律学会、新加坡律师公会等共同制定,且与现有框架,如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治理框架相辅相成。指南也列有不同规模律师事务所的案例研究。
律政部寻求公众反馈,针对指南是否提供明确指导、措施的可行性、额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供意见。
公众可上网查阅,并向律政部提供建议:https://www.mlaw.gov.sg/public-consultation-on-guide-for-using-generativ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the-legal-s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