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成熟,不平等现象可能延续,富者的特权代代相传,弱势者则更难摆脱困境。总统尚达曼强调,新加坡不能让不平等现象固化,须继续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流动,缩小差距。
尚达曼星期五(9月5日)代表政府宣读施政方针演说时指出,促进社会流动一直是我国持续进行的重点工作,确保人人有机会向上发展,实现最大潜能。
他说,随着社会成熟,财富也可能固化,使到不平等现象自行延续。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可见。特权一代传一代,弱势者却更难摆脱劣势。
他说:“我们不能让这种趋势在新加坡根深蒂固,我们必须积极抵制它,并寻找缩小差距的实际方法。”
尚达曼指出,我国致力于确保更公平的成果,并取得进展。收入不平等程度缩小。工资增加,尤其是收入属最低20%的群体。我国的拥屋率仍然是世界最高,即使是较低收入家庭也不例外。
政府近年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我国的居民贫富差距有所缩小,基尼系数从2023年的0.371,降至2024年的0.364,是自2000年以来的新低。不过,若不计入政府转移支付和征税影响,去年的基尼系数则为0.435,比2023年的0.433小幅上升。
尚达曼强调,促进社会流动的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必须为每一代人维持社会流动。这始终是国家优先事项,也仍然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抱负。
“每个人须有机会攀升技能的‘电动扶梯’,增强信心,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每名新加坡人必须有机会发挥最大潜能。”
尚达曼几年前出任总统前,曾在一场演讲中比喻新加坡的关键挑战在于,维持一个“上行电动扶梯”状态,帮助各阶层的国人不断向上。
总统在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时强调,政府从学前阶段开始投入资源,尽可能给每名国人最好的人生起点,并通过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通往成功的多个途径,塑造品格和价值观,认可不同形式的卓越表现。
除了学术表现,我国也须同样重视工艺技术、创意、解题能力、体育和艺术。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工读计划、为有艺术和体育天分的青年提供更多奖学金和发展机会,都体现政府对这几方面的重视。
总统说,在职场上,我国也会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途径,肯定各职业与技能的重要性。这需要人们反思有价值工作的定义,肯定各行各业的贡献,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尊重,打造美好生活。
此外,我国须继续以同理心照顾弱势群体,赋予他们能力追求理想;同时支持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克服挑战。政府也会加强对残障群体的支援,为他们提供更多教育和培训机会,使他们能更顺畅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同时为他们的看护者加大支援。
尚达曼强调:“我国的成功绝不能仅以经济增长来衡量,必须取决于我们如何支持弱势群体,如何使每一名新加坡人无论老幼,都能做出贡献,有尊严地生活。
“这是新加坡的承诺:出身不决定命运,没有人会被落下,每一代人都可以乐观而有希望地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