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部将在未来两年推动立法,把“商业促进区”模式正式制度化,让业主和商家能合力提出区域复兴计划,并在取得足够票数后成立商业促进区,同时向范围内的所有业主收取费用,以确保计划长期可持续,避免出现“搭便车”问题。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五(9月12日)在“新加坡河畔节2025”(Singapore River Festival 2025)开幕礼上宣布这项消息时说,现有的“商业促进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如新加坡河商家组织(Singapore River One)试点已先行一步,当局鼓励商家在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他指出:“这不仅确保商业促进区能够长期可持续,也能解决一些业主只想享受好处,却不愿分担责任的‘搭便车’情况。”
他也说,政府希望未来能与更多业主和商家合作,把商业促进区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
市区重建局于2017年推出商业促进区试验计划,让部分地区的业主和商家合力推动环境更新与社区建设。
徐芳达强调,新的立法将为业主和商家提供更清晰的框架,促进公私合作,为本地社区注入更多活力。他也回顾新加坡河的转型历程,指出河流曾是我国贸易与商业的摇篮,但也经历过污染与拥挤的挑战。
徐芳达说,新加坡河商家组织如今已被广泛视为推动地区管理的先行者,政府则在过程中给予更多支持。近期在新加坡河一带展开的夜生活复兴计划,就是公私合作的成果。“商家明白,监管的灵活性不能以治安为代价,因此主动加强私人保安部署,让当局有信心在试点商业促进区范围内放宽限制。”
他说,这也为引入更多新概念提供空间,企业反应积极。截至目前,市区重建局已接获20份在驳船码头历史区开设酒吧、餐馆及夜店的申请,并且正进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