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约6.3米长的鲸鱼遗骸不久前漂入我国水域,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对它展开研究工作,包括采集组织样本,以便日后进行基因分析。
国大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星期二(9月16日)发文告说,这具不完整的鲸鱼遗骸,于9月6日在丹戎巴葛水域出现,博物馆接获国家公园局通报后,到场进行打捞和研究工作。
博物馆的哺乳动物馆长蔡亿辉说,初步评估显示,鲸鱼遗骸已高度腐烂,死因尚不清楚。“我们正竭尽所能了解这只鲸鱼的情况。”
正当团队为打捞工作进行准备时,遗骸却在9月12日漂到滨海湾游轮中心。为避免遗骸继续漂浮远去消失,博物馆与Singapore Salvage Engineers公司合作,固定遗骸。
到了9月13日,团队已顺利完成打捞,并把遗骸搬至公众禁区进行解剖分析。
研究团队目前已确定遗骸是一条须鲸(rorqual whale),估计有6公吨重。有关解剖过程和其他研究发现的详情会适时公布。
博物馆2015年开馆时,一具约9公吨重的抹香鲸(sperm whale)遗骸,正巧冲到裕廊岛岸外,为博物馆提供宝贵的研究机会。这只抹香鲸的完整骨架,之后一直在博物馆的哺乳动物区展出,目前仍是吸引访客的珍贵馆藏。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杨聪仁说:“就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之际,又有一具鲸鱼遗骸出现在我国水域。这也正是我们在馆内展示抹香鲸骨架的10年之后,这既触动人心,也令人意外。”
蔡亿辉则补充说:“在新加坡水域发现鲸鱼实属罕见,因此每次有鲸鱼搁浅,都是研究这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独特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