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超过60国签署并核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这个协定将在120天后生效,加强推进保护全球至少三成海洋的目标。协定磋商由新加坡牵头主持,今天的结果对新加坡来说是一次外交胜利。
2023年3月4日,经过近20年磋商,逾百国代表在联合国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Marine Biological Diversity of Areas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简称BBNJ协定)达成共识,制定国际框架以更有效地保护公海。大会由新加坡驻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大使陈惠菁主持。
协定2023年9月20日起开放签署,时限为两年,必须获得60个国家批准才会生效。截至新加坡时间2025年9月20日早上9时,协定已有145个国家签署、61个国家批准。新加坡分别在前年9月20日和去年9月24日签署和批准协定。
协定会在60个国家签署和批准的120天后生效。绿色和平东亚海洋项目经理周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协定已获得60个国家的批准,达到生效的门槛,接下来将进入实施阶段。
“协定从多方面填补了海洋治理体系的空白,今天的结果展现国际社会应对海洋危机的共识精神。”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刘能冶副教授说,我国代表主持了协定的磋商,今天的结果对新加坡来说是一大胜利。
“这是一次外交上的成功,巩固新加坡在地缘政治分裂的世界,作为国际法发展中值得信赖的关键参与者的地位。”
周薇说,协定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应在生效后一年内举行,大会将敲定确保协定有效运作的重要事项,包括确定秘书处的所在地、缔约方大会自身的议事规则、科学和技术机构等附属机构的议事规则、以及财务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