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故障发生时,乘客所感受到的列车延误情况,总跟地铁业者所通报的有出入。交通部代部长萧振祥说,当局应探讨进一步加强信息提供的能力,乘客应能根据所在位置,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如替代通行路线,以及额外的通行时间。这些信息也应集中在一个应用上,让乘客遇到地铁故障时更容易查看。

本地7月至今,共发生16起已知的地铁和轻轨故障,陆路交通管理局最新数据也显示,地铁可靠度下滑至2020年最低水平。共有18名议员这星期在国会就地铁可靠度和个别事故的来龙去脉发出口头和书面询问。

萧振祥星期一(9月22日)回应时说,他已要求陆交局局长黄南成立并领导地铁可靠度工作小组,从三方面着手加强地铁网络可靠度,包括检讨恢复服务的能力。

他指出,地铁业者都有遵循陆交局规定,向乘客通报超过10分钟的延误事故,陆交局过去五年并没有为此处罚任何业者。“但这是基本要求,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萧振祥举例,除了改善方向牌,乘客应能根据所在位置,获取更准确的替代通行路线信息,并确定额外的通行时间。这些信息应集中在一个应用上,让乘客遇到地铁故障时更容易取得。

延伸阅读

近期连串地铁故障 萧振祥:令人失望 当局一定会做得更好
近期连串地铁故障 萧振祥:令人失望 当局一定会做得更好
陆交局与两业者成立工作小组 三方面加强可靠度
陆交局与两业者成立工作小组 三方面加强可靠度

陆交局会依据事故对乘客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政府定下的地铁可靠度目标是每行驶100万公里才发生一起延误超过五分钟的事故。针对是否需要设下更严格的目标,萧振祥说,由于每年的中断次数非常少,调整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的意义不大。

他举例,2023年和2024年,滨海市区线每行驶超过800万公里才发生一起事故,但之后发生多了一起事故,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就减半至400万公里。

萧振祥指出,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并没有把服务中断的时长,以及乘客的影响纳入考量。不过,当故障发生时,陆交局会依据事故对乘客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过去五年平均每年处理四起罚款事件。

萧振祥说,除了平均故障间隔里程,政府也关注其他指标来评估地铁网络的表现,包括服务延误超过30分钟的次数、地铁抵达终点站的准点率,以及营运列车行驶旅程占编定里程的比例等。

“我已要求陆交局公布更多这类数据,以便感兴趣的乘客能更全面地了解地铁的表现。我们会保持透明,因为我们拥有完善的系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萧振祥:自己会收到任何列车事故的通知

萧振祥说:“我要向各位议员保证,我对每一起地铁事故都高度重视。每当发生列车事故时,我都会收到通知,即使是在深夜的工程施工时段也不例外。

“我们要对乘客负责,每当事故发生时都会从中吸取经验,并竭尽全力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但他也指出,每个城市都可能发生地铁服务延误的情况,但政府会努力避免故障发生,以减少对乘客造成的不便。

“同样重要的是,当不可避免的故障发生时,我们旨在为乘客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继续安全完成旅程,同时获得他们的体谅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