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和其他数码平台成为获取理财信息的重要渠道,消费者在接触网红推荐或数码广告时,也可能面临误导或信息不全的风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四(9月25日)针对金融机构以及他们的市场营销者,公布数码广告活动行为标准指南,也和新加坡广告标准管理局(ASAS)合作推出“网上分享财经内容七须知”。

以下小贴士,可帮助消费者保持警惕。

1)看内容和广告要多留意风险说明

如果只讲好处,不提风险,就可能违规。消费者应仔细看清楚相关披露。

2)分清“网红推荐”与“专业建议”

常追随的财经网红,未必持有金管局执照。听取他们意见前要三思,尤其是在推荐买卖某些产品时。根据金管局的规定,不持执照的网红不可向公众作出财务建议,更也不应帮公众进行投资交易。

延伸阅读

金管局加强对线上财经内容监管 首次向财经网红发提醒信
金管局加强对线上财经内容监管 首次向财经网红发提醒信
金管局拟简化投资产品介绍 复杂产品须醒目标示
金管局拟简化投资产品介绍 复杂产品须醒目标示

3)留意赞助与利益关系

如内容涉及赞助或合作,内容创作者有义务明确披露。看到这类标识时,要意识到内容可能带有商业目的,保持独立思考。

4)学会核实信息来源

如果内容提到不熟悉的金融机构,可主动查询机构是否持有金管局的执照,若无执照,也查询机构是否被列在当局的投资者须警惕名单(Investor Alert List,简称IAL)。若是提到不熟悉的产品,则应多做功课,通过不同渠道获得资讯。

5)只和受金管局监管的实体进行交易

这样才会受到当局的法律保护。金管局建议,消费者在进行投资前应“询问、核查和确认”(Ask,Check and Confirm),避免掉入潜在诈骗陷阱。

6)举报误导广告

若发现内容或广告有误导成分,可向金融机构或金管局反映。